瀏覽單個文章
亞斯蘭
Silent Member
 
亞斯蘭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12
您的住址: 哪呢啊
文章: 0
引用:
作者789w
未來有這個需要,必須有時間就學習相關知識
有什麼管道可以學習的,紅茶或花茶類佳
不是休閒等級那種知識,是業界專業性質高的相關知識

如果是咖啡就有很多學習管道了,茶類想學習的管道好像偏少



依版兄這句大約可推斷版兄想開小型輕食店之類的
若是如此建議直接找社區大學的飲料茶飲班學習即可

若是要入手品嘗
可以以下幾個為起手點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中~重烘焙
全發酵茶多數屬於平地茶 or 中低海拔茶
全發酵茶依照烘焙成度不同會有不同的喉韻
不同於較流行的烏龍茶(輕、中發酵茶)
注重在回甘和舌味
而是重在香氣和喉韻

台灣著名紅茶產區在魚池
最有名的應該是紅玉
紅玉 ─── 台茶18號
顏色溫潤
光線折射下成琥珀色
微回甘
有蜂蜜的香味
紅玉在台灣有蠻多偽品
若要買建議直接找魚池鄉農會
雖然看起來像是奶粉罐裝很廉價的茶
但味道非常實價

台灣阿薩姆 ─── 台茶8號
阿薩姆的改良種
味道比傳統的阿薩姆紅茶茶味較輕
烘焙度較低
甜度較高

在名間有小葉紅茶
烘焙度較高
屬於野生茶種
味道較野
青草味較高
喝起來有種餅乾剛出爐的味道
在下常戲稱為餅乾茶
若有需要詳細茶場請PM我

另一枝我很喜歡的紅茶
則是大陸的滇紅
純正滇紅手採一心
基本上在台灣是種不出來的
扣除人工之外
霧氣濃重不夠也是個問題
(或著是說台灣霧氣夠濃重的地方都種青茶系去了 )

北區出產的則有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的鐵觀音
屬於重烘培
不建議先入手
茶苦味重
剛開始喝多半喝不出喉韻
甚者會有喉嚨緊縮的感覺

另一種紅茶則屬於老茶
是每年重覆翻炒的茶
平時保存適宜用陶罐保持期間的空隙
讓他可以持續發酵成熟
這種茶多數是從高山烏龍打下來的二級品
反覆烘焙後可以去除掉本身的澀度
而留下高山茶所有的甜度
並加上反覆烘焙的發酵香氣
依照其不同條件大致可以分成蜜香、熟果香、木質香

另外則是英式紅茶
英式紅茶基本上沒有回甘可言
只論其香氣
而著名的伯爵茶即為調味紅茶
以錫蘭紅茶為底加上佛手柑薰香

在泡茶的器具上
青茶絕對嚴禁和紅茶混著用
兩者味道會攪和在一起
前者適合用多孔性茶具泡(ex:粗陶、無釉瓷)
後者適合用孔密較高的茶具(ex:細瓷、外釉內胚、玻璃)

在飲茶的茶具上
建議都以白色為主
唐朝喝茶是連茶碾末一起喝下去
因此建議的茶具都是青釉
現在喝茶都只取茶汁
紅茶顏色在搭配上不宜使用青瓷
會讓茶色黯沉

花茶方面則只推玻璃茶具
因為其配料過多(?)
具吸收性的材料下去泡
多數會造成味道上的干擾

且花茶在沖泡上推薦使用蠟燭持續加溫
和紅茶一壺熱水泡完三回即收的特性不同

基本花茶有幾個較常見的:
洋甘菊(草地蘋果)、薄荷、薰衣草、馬鞭草、甜菊、菩提葉(含果實)、檸檬草、鼠尾草、蓮花(生 or 乾燥)、粉紅玫瑰、野玫瑰(深紅、味道較野、香氣較粉紅玫瑰輕)、紫羅蘭、迷迭香、雛菊

其中薄荷、馬鞭草、檸檬草、粉紅玫瑰可以算是底茶類
薰衣草、鼠尾草、蓮花(生)、迷迭香、紫羅蘭屬於主味茶
底茶類可以混合多種搭配主茶

多數花茶類性偏寒涼
不適宜孕婦、行經期女性
若有需要可以添加枸杞、紅棗讓茶性回溫

不管哪一類的花茶都不推薦單獨喝
就中醫的觀點上有君使臣佐的概念
單一花茶以粉紅玫瑰為例
10~15顆粉紅玫瑰純泡500 c.c就足以造成腹瀉(也是減肥茶得名之來 )

花茶類都宜高溫沖泡(95度左右)
紅茶類則依照烘焙程度落在86~95之間
兩者都需要醒茶的步驟
(儘管現在有人推省略這個步驟,不過個人還是偏好先醒茶)
唯花茶若有使用生草部分則需先醒其他的茶後再加入生草
 
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在世,難免出事。

[YOUTUBE]3EloEMyAWXA#![/YOUTUBE]
舊 2013-03-20, 03:15 A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亞斯蘭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