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理性討論
我一向認為討論區就是個各抒己見,理性討論的平台,只要敢講出來,就要接受公評,台灣推展棒運的有關單位:體育署(前身體委會)、中華棒協等單位到底做了什麼事,還有中職聯盟雖苦撐多年,但自身有無改革空間,以及台灣檢調為了遏止假球事件到底投入了多少等等,這些都能有接受公評的空間。
回到國際棒總的積分。前文我說過這是做表面功夫,何解? 國際棒總一堆比賽,但不是每項比賽,各個國家都是組最強代表隊,或甚至派出連二軍都稱不上的隊伍參賽。這些國家關注的不是在這許多的棒總承認績分的比賽去奪標,他們更關注國內棒運的良好發展,更注重選手的訓練環境,更懂得避免選手因為比賽使用過度而受傷。
而中華棒協如何讓台灣拉高績分?徵召選手,打選拔賽,次次派出菁英,即使只是業餘的菁英,出錢只為打比賽賺績分,至於平時的訓練、環境的改善,不是棒協或體育署關心的重點,更別談有任何關鍵性的實...
|
"出錢只為打比賽賺績分"那是你的認知,看來你還是沒好好想想為何多打會有多積分這個怪異的邏輯
還有我當然知道是自怨自"艾",我會用那個"哀"只是針對你,懂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