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些主觀的想法∼∼∼
剛剛查到一些資訊,在這份規範文件中
http://www.iana.org/assignments/lan...subtag-registry
有一段內容如下
%%
Type: region
Subtag: TW
Description: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Added: 2005-10-16
%%
在理想上,當然會期望 iana 這個單位能將之改為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然而,遊說、督促 iana 針對這個資料做出修正為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這件事情的,
應該要是中華民國政府掌管國家資訊最高政策單位應該要做的(份內的)事情才對。
可是現在的中華民國政府公務員,絕大多數(好險目前並還沒有是"全部")的辦事心態,
通常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iana的規範資料會出現
Description: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這樣的情境,真的只能說遺憾,外國人,不了解台灣的狀況,出了紕漏,在所難免,
而國家政府單位(在這裡,中華民國的掌管電腦資訊的政府部門要負責),
要隨時隨地的 遊說、督促、注意,這些外國組織,要求並盯著她們儘快修正這些錯誤。
像 language-subtag-registry 這類文件,比較偏向"根"
(或著說最頂端的最原始的,我也不會形容)的規範資料。
電腦軟體的作業系統,各種第三方軟體,在開發的時候,
若需要做多語言或多國多地區文字的開發設計,
通常都會參考這類"根"類型的規範資料,
原始的規範資料是什麼,就照著用了,若原始資料是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軟體在開發的時候當然也就直接套用,所以若原始規範資料修正回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那麼新出來的軟體當然也就套用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了。
然而,若要 iana 這類組織做出資料修正,通常出動國家層級的人力物力與金錢資源,
才有效果,這時就要看 中華民國政府的公務員,有沒有心做事了。
補充:就算基層公務員有能力處理這些資料轉換的業務,但是"負責蓋章"的主管級公務員
(或著主管的主管級公務員),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或著他根本搞不清楚
iana這類組織是怎麼一回事,那還是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