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看到的分享
[分享@阿肯]這是阿肯的好朋友MIKA在他牆上所貼的一篇分享,感謝他願意分享給我們。
---
簡單的一張圖表,講出中華隊輸給日本的關鍵,也說明中華職棒和日本職棒的距離。
這一張CG,講的是投手面對對手壘上有人時,從投球動作開始到捕手接到球中間花的時
間。其中號稱日本職棒最快的久保康友,只要1.1秒。日本職棒平均標準是1.25秒。
至於中華隊在第九局被鳥谷敬盜壘成功的陳鴻文,最快也要1.4秒。
這代表什麼?日本職棒要求的1.25秒,是面對一般速度跑者,想抓到對方盜壘時,給予投手
投球的時間。因為還要加上捕手傳二壘約1秒上下,所以投手能給捕手多少時間,
成了能否抓到盜壘的關鍵。
久保的1.1秒,讓速度再怎麼快的跑者來嘗試盜壘,被抓到的機會還是很高。
反觀像陳鴻文的1.4秒,鈍足如阿部慎之助,都有盜壘機會。
有人會問,陳鴻文為什麼要花上1.4秒?我想這和他希望兼顧球速和球威,有絕對關聯。
不過能用1.1秒維持一樣的球速和球威,這才是職棒和業餘最大的差別。
另外,為什麼日本隊會知道陳鴻文的缺點,進而讓鳥谷執行盜壘作戰?
不是因為人家情蒐作得好,而是因為日本隊的一壘跑壘指導員緒方耕一,
手上一直拿著碼錶,為每個對方投手測速。當他確定陳鴻文最快也要花1.4秒,
立刻給了鳥谷敬綠燈,讓他自由決定盜壘時機。
投手加快投球速度,這需要高度技術。跑壘指導員光靠比賽中的觀察,
就能給選手明確指示,這是高度戰略。這是中華職棒和日本職棒最大的差距,
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是職業和半職業的差距。
不只場上選手、教練的技術鴻溝。當台灣媒體還在斤斤計較有沒有包機,
選手有沒有飯吃;體育新聞只給觀眾眼淚和掛上"愛國"羊頭,
實際卻是"民粹"狗肉;不然就是一年復一年的追平分、超前分的同時,
我在日本媒體上,找到了豐富我棒球知識的分析。而且,只靠一張簡單的CG圖表。
從球迷到媒體再到選手,台灣和日本的棒球差距何止10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