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這次的 世界棒球經典賽(WBC) 我看到一則新聞,
標題寫說"台灣食物味道重害輸球?韓媒:球員食慾不振很痛苦!",
內容大致是說,韓國的球員不適應台灣的本地的飲食口味,
甚至影響到了南韓球員比賽身體狀況。
這讓我想到了過往好幾年前,某一次的看奧運比賽新聞,其中有一則是寫說,
歐洲國家的運動員出團比賽時,該歐洲國家國內單位還會安排所謂的隨團"廚師",
該"廚師"要全程緊盯運動員的飲食狀況,並且能供應運動員能適應或已經習慣的三餐食物,
避免到了國外發生飲食不適應甚至不小心吃壞肚子的狀況。
當初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真的很驚訝,歐洲國家是如此細心地照顧出國比賽的運動員,
反觀台灣出國比賽的運動員,有極大的可能,只能在旅館吃泡麵,
或著勉強吃一些一時之間無法適應的外國食品,飲食狀況其實都會影響比賽當天的戰力的。
所以南韓在抱怨台灣飲食狀況的同時,
團隊相關幕僚自身有無在出國之前先思考過運動員本身的飲食習慣狀況,
並作出沙盤推演與事前準備,沒有的話,那就是團隊相關人員的疏忽,
不然為什麼歐洲國家的人都會預先想到這個問題,而做出準備。
運動員出國時的飲食狀況,這真的是一個需要事前準備的項目,
不過台灣阿,那些上面的人(掌管並決定國家體育政策與執行面等等的官員或委員),
只會 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樣在第一線的人(真正出去比賽的運動員),
輕易地就被消耗殆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