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 andy1106 >>.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61
引用:
作者理性討論
感謝kazama兄提供的規則是正確的,依照Team's Quality Balance (TQB=(RS/IPO)-(RA/IPD)) in head-to-head games between the tied teams的定義(IPO is innings played on offense, IPD, on defense):

即三隊戰績相同時,我們要計算的是每局得分減去每局失分(即每局勝分),所得數最高者前二名晉級。

目前計算如下:

荷蘭: 對韓少攻九下一局,對中華少守九下一局。

8/17 - 8/17 = 0


韓國: 對荷九局下少守一局

0/9 - 5/8 = - 0.625

中華:對荷九局下少攻一局

8/8 - 3/9 = 0.667

所以說中華目前最佔優勢,只攻了八局得了八分,九局掉三分;韓國最慘,八局就掉五分,而且沒得分。吾人只要計算最差的韓國勝中華後,如何能追上我們即可。韓國對中華後攻,因此只會攻八局,亦即韓國勝中華五分就淘汰中華了(因為勝分均為零,但韓國的責失較少),勝四分以內中、荷晉級。

還真的算喔,佩服佩服,憑這二天的進帳最有利的就是中華隊了,幾乎9成是穩的了

引用:
作者benhonx
荷蘭當年的強投柯德曼還來台灣打過球
荷澳都是業餘連盟薪水低 實力也沒台灣強
荷蘭人口1600萬市場都被足球吃光了
澳洲人口跟台灣差不多但土地太大了 人口密度太低搞不了職業聯盟

還有美國是個人英雄主義國家 上大聯盟就是天堂
大聯盟搭商務艙 小聯盟通車
美國這麼大搭公車會累死
小聯盟的薪水名目上比中職還低 美國物價又比台灣高
要不是為了MLB的夢想 早就走人了
這也是日韓台職棒隨便都能找到3A級洋將的原因
台灣旅美球員過了三十歲上不了MLB 都差不多該回台灣為自己的生活做打算存錢
小聯盟說穿了就是羅馬競技場

人家南韓還有K聯賽還可以養九隻職業隊 籃球也是職業的
台灣最近幾年不知道在亂搞什麼
只有一個職棒聯盟還搞到剩四隊

唉∼說的好像台灣光會打敗那些沒有職棒的國家一樣

那為什麼胡金龍要去參加人家『業餘』的聯盟呢?
就算聯賽場次少一截,人家怎麼說也是職業的

澳洲新成立的 ABL 有 6 隊比我們多
而荷蘭大聯盟 8 隊 還早自 1922 年就有職業聯盟了
底下還有類似小聯盟分層級那樣的次級聯賽
加上荷屬的領地貢獻不少棒球好手
上過 MLB 的人比我們要多的多,就可知道實力還是不容小覷
IBAF 排名我們在去年底才好不容易超過荷蘭
中職今年邁入第幾年?

還有小聯盟薪水含簽約金的話沒有比中職低耶
光簽約金也都有個(幾)千萬台幣,月薪算零頭的
中職菜鳥簽約金加上月新再開頭幾年能有個幾千萬嗎?
有名氣的自然會想旅外
當然打拼一段時間還沒擠進40人名單就相對不划算
自然會回自己國家打職棒
旅外回歸中職連簽約金都不給付 ( 球團搶著撿 )
國外可是重新簽約都還有得領
唉∼還可以旅外誰想回來啊
 
舊 2013-03-03, 11:29 PM #123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 andy1106 >>.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