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ssassin
應該不是,不然也不會以前台灣稍微有錢的人都要花大把銀子把小孩送出國當小留學生,人生成的各個面向,除了基因以外,環境也很重要。其實教改本來就是希望讓沒錢送小孩出國的人,待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也能得到和出國相同的效果,我覺得就這個目的看來,應該算是有一點成果,現在送出去的小留學生少多了,畢竟如果待在台灣隨便想念大學研究所就有大學研究所可念,一般中產階級就會覺得花大錢去外國念書不是那麼有必要,要更富有的人才會這麼做。
|
以前會送小孩出國念書,無非國內實施聯考和填鴨教育,大學錄取名額稀少,不會念書考不上好學校的學生找不到自己的價值,甚且學校的老師為了自己的紀錄好看或給家長交代,也不管學生會不會念書、愛不愛唸、有沒有聽懂,反正考不好就是體罰打手心,以為成績靠這樣就可以逼出來,讓一些學生反而對念書反感或對上學心生恐懼,也讓有些家長因為這樣惡劣的學習環境對孩子感到不捨....教改和少子化解決了不少其時有進步想法的知識份子對當初教育制度憂心忡忡的問題,只是也製造了一般庶民更為擔心的新問題。只是我總不免懷疑,當初曾因為考不及格被老師毒打的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今天還是很懷念過往的聯考時代嗎?我自己成績不算差,都覺得當初的青春慘綠時期,真是不堪回首,覺得今天的小孩念書比我們當時快樂許多,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