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滿有趣的
----------
中研院解開紅火蟻社群基因
中央研究院與國外合作研究,發現特定「社群染色體」是紅火蟻社群發展成「單蟻后」或「多蟻后」社會型態的關鍵,
將有助未來發展消滅紅火蟻方法。該研究成果於今年1月17日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Nature)」。
紅火蟻的侵略性高,被叮咬會有火燒灼熱感、長出白色的膿包,
如果患者本身有過敏體質,還可能致命。
目前在台灣與世界各地,抑制與消滅紅火蟻的效果普遍不彰,主要因為紅火蟻的聚落數量龐大,不可能一一施藥撲滅;
同時紅火蟻繁殖力驚人,單一聚落中之雄蟻與蟻后數量有時可達數千隻以上,也使得撲滅紅火蟻的工作格外的困難。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助研究員王忠信和美國、英國、瑞士學者合作,研究紅火蟻基因,
發現紅火蟻會有「單蟻后」和「多蟻后」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型態,主要是透過約600個「超級基因」調控,
決定紅火蟻是「單蟻后」或「多蟻后」族群。
王忠信表示,工蟻會攻擊其他族群的蟻后,未來若能從600多個超級基因中,
找出幾個基因設計成餌,讓蟻后吃下後改變行為,例如散發出不同氣味,
讓「單蟻后」族群的蟻后聞起來像「多蟻后」,工蟻攻擊、殺死自己的蟻后,
就能瓦解族群,有助於消滅紅火蟻。
----------
改變氣味 從源頭消滅紅火蟻
被紅火蟻叮咬後會造成過敏甚至致命,台灣在台北、桃竹苗與嘉義等地都有紅火蟻群聚,
科學家至今仍找不到有效的防治方法。
中研院與國外學者共同發現紅火蟻的「社群染色體」,未來透過基因工程,
或許有機會改變蟻后氣味,讓工蟻誤以為蟻后是敵人甚至殺死蟻后,從源頭消滅紅火蟻。
紅火蟻的社會型態分「單蟻后」與「多蟻后」兩種,也就是同一個紅火蟻巢中,
可能只有一隻蟻后或超過兩隻蟻后,而工蟻會攻擊另一種型態的紅火蟻,
例如單蟻后的工蟻會殺死多蟻后。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助理研究員王忠信指出,研究發現,紅火蟻的基因體中,
決定單蟻后或多蟻后取決於600個基因,且這600個基因都綁在一起無法重組,
可以稱為「社群染色體」,這與過去研究認為決定多蟻后與單蟻后只是單一基因,
有很大不同。這項研究登上1月的「自然(Nature)」雜誌。
王忠信指出,紅火蟻具有攻擊性,對自己的同類也不例外,研究發現,
可能是利用氣味來分辨單蟻后或多蟻后的差別。
研究室曾將一隻單蟻后放進多蟻后的蟻巢,結果多蟻后的工蟻毫不留情殺死外來蟻后,
甚至連接觸到外來蟻后的工蟻都因沾染味道,被其他工蟻殺死。
王忠信表示,未來只要從發現的600個基因中,分析哪些基因決定紅火蟻的氣味,
再利用基因工程改變蟻后的氣味,或許能騙工蟻殺死蟻后。一旦紅火蟻巢失去蟻后,
就不能再生下工蟻,蟻巢的工蟻也只能等死。他強調,過去曾用液化氮來消滅紅火蟻,
但蟻后不死依舊會生下工蟻,以致無法根絕紅火蟻,這項研究提供未來解決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