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邏輯大有問題 終端售價反映除直接原油成本外 還包刮運輸成本 人事成本 固定成本 設備折舊 庫存成本(比方要求一定存量) 稅金 附加費 特許費 利潤等等...
中油台朔說是寡占市場 其實以國內生態而言已是獨占市場 兩家的售價完全一樣 這種結構下 台朔是很容易賺翻的 原因是中油須背負較高的人事費用 老企業了 閒人多也不能亂砍 加上背負政策使命 既使虧損都得做 外加高層貪汙腐敗 民意代表上下其手撈錢(應該2黨都有吧 想當然國X黨多一點) 這些都算進成本裡 假使中油不賠不賺 台朔就賺翻了!
我也覺得以中油目前狀況 以盈餘做為積效唯一考量不妥 這是那些不用功的笨利委一刀切的作法 也許不是笨 是與那些高官一起來凱全民的油
順帶說明一下 稅不是只有關稅一種 中華民國萬萬稅沒聽過嗎

除了稅外 還有類似稅 可是你不能不交的費!如港口捐 附加費 健康捐 查櫃費 停櫃費等等 令一種是拿不上台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