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離歷史油價還有段差距 為什麼中油的價格突破歷史高點?
引用:
.....前總統陳水扁為避免國內物價受到劇烈衝擊而實施的〝凍漲〞政策所壓抑,因此95無鉛的價格從2007年11月2日開始,便一直始終鎖死在每公升30.7元,直到政黨輪替、馬英九勝選之後,才為了〝反應〞油料成本而分別在2008年的5月28日及7月2日分兩階段漲足油價,此時95無鉛也寫下每公升36.1元的歷史記錄。
奇怪?調價指標週均價〝才〞每桶114.78美元(杜拜:113.10 美元/桶、布蘭特:117.55美元/桶)的價格,怎麼樣都比2008年每桶超過140美元的歷史行情都有著相當大的差距,為何中油的油價會比國際原油價格還早突破新高?而且理論上國內油價的波動幅度應該只有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幅度的8成,怎麼反過來變成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幅度其實才只有國內的8成而已?也難怪有部分媒體已經表示,中油的油價公式暗藏了遞迴觀念,用上周油價來計算本周油價,導致油價只會不斷墊高。
|
大家請恢復記憶吧
當時兩次調漲 且堅持要漲足!
後來就被痛罵了...
至於虧損與否,那是選舉操作。
我只在乎這個公式公不公平,足不足以反應煉油成本。是不是政府拿來增稅卡油的工具
高唱汽油漲價沒差的人,記憶真的不太好喔
去年年初選舉完 才又「一次漲足過」 緊接著整年都在物價飛漲..
也請記得,2008年油價歷史新高時 台幣相對弱到33比1美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