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我自己整理累積了這樣一個思考,所謂的"中華""文化史"將近五千年
("中華""文化史"是比較籠統一些的名詞,可以概括一堆有的沒有的亞洲華夏地區和滿漢蒙回藏苗瑤等地區),
接下來就要看所謂的"中國"到底被定義成"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的縮寫,
不同的定義就會有不同的解讀,有些部分,定義不會是絕對單一的,是會有不同的解讀角度的,
哪一派定義的人的勢力龐大,那原則上可能就是該定義目前最大。
如果假設"中國"被定義成"中華民國"的縮寫,那麼"中國""建國"歷史""至今102年,
只是遺憾的是有一部分的建國元老,後來在建國沒多久之後的國家黨派內戰打敗仗,
最後運氣還不錯的逃到台灣這個島上來,有穩住了這個島,維持住"中華民國"這個政府,
而"實際"("非""理論"噢)的主權範圍就在台澎金馬,以及周圍一些小島。
然後在"中華民國"建國之前,整個亞洲的東亞,東亞右邊的一些小島,南亞,
這些地區,以漢人居住的地區為中心向四周發散,整的亞州的這個區塊,
近五千年來,已經有陸陸續續好多好多的朝代或政府或國家,起起又落落,
不同的朝代或政府或國家,就是一段不同的"歷史",後一個朝代或政府或國家,
通常會嘗試去記錄前一個朝代或政府或國家的"歷史",
"中華民國"所推翻的的前一個朝代,叫做"大清帝國",這個國家是從現在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東北地區發跡的,發動戰爭逐步打下了漢人的地區,
並且在向外擴散增大"大清帝國"的版圖,"大清帝國"這個朝代(或著說政府,或著說國家)
的"歷史"也維持了三百年左右,直到被"中華民國"推翻為止。
當然的"中華民國"就接收了"大清帝國"的版圖,然後就是"中華民國"內戰了,
然後就是當年的內戰中的其中的黨派"國民黨"用現代的比喻籠統來說比較像"資方代表",
而共產黨"用現代的比喻籠統來說比較像"勞方代表","勞方代表"為數眾多,
並且被壓迫了N年了,受不了當然反了,於是"資方代表"就被打跑逃到台灣這個島上來了,
因為台灣這個島比較小,所以"資方代表"相對管得住,也守住了,於是就撐了今102年。
可惜的是當年的"勞方代表"多年下來也變質了。
而當年"勞方代表"的共產黨,打跑"國民黨"後當然就接收了"中華民國"的版圖並且改國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過對於共產黨來說,這個版圖的"實際"主權範圍,就是少掉了台灣
和周圍小島的這一塊。這是共產黨的痛,於是在近年經濟開始好轉,且國際勢力增加累積之後,
後開始改用嘴砲+各種政治壓力多管齊下的想要解放台灣。
原本我想繼續寫些對於台灣島內的解讀,但是怕會觸碰站長的底線,就不太敢繼續寫。
以上都是我個人對於"中國"的體悟和資訊累積經驗整理,絕對不會是客觀的,而是很主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