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ember
|
一.中國要走美國消費模式兩個字-有待努力
原因就是貧富差距太大,有錢的人花得多但是數量不夠支撐廠商的生產成本,而一般中國老百姓的收入所得卻只能餬口過日更別提及奢持品的消費使否能支撐廠商的生產成本,故在中國做奢持品的消費是相當昂貴的(這樣才夠生產成本)
而美國的部份小弟就不多說了,勞動收入佔GDP的58%,消費力量之強大
所以我得結論是-
1.如果要中國當起支撐世界的經濟體,必須先提高人民收入,才有辦法提高消費
2.收入要盡可能公平的資源分配,讓一般人能夠獲得充分的收入分配,這樣才有機會提高消費
二.台灣未來的部份
我也很不樂觀,我建議能做多重的資產分配盡量快做(EX.其他貨幣+黃金+國外計價有價證券.....等)
套用前人說的
<泡沫終究只有破裂一途,只是影響的大小.........>
大家好像注意力都放在房價上,或許是努力不想想起萬能政府投入的傷心產業(哈),那也是一個地雷,再加上未來各種社會福利的瓦解,我想我自己不悲觀都不行,不過更是因為這樣我會盡最大之所能來做好各項避險的動作(這個大家可以討論看看)。
把我前面的觀點套到政府對傷心產業的補助來看,其實也是一種資源不合理的分配(賭對了大家額首稱慶相互爭功,賭錯了就像現在一屁股呆帳),並且干預市場機制過多導致了現在這樣的局面.....唉......這塊講不完啦
以上
小弟一點淺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