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sazabijiang
既然從來沒有王羲之的真跡流傳
好奇後世文人到底怎麼去了解
"王羲之是大書法家" 這件事情?
又怎麼去判斷臨摹的好壞?
|
根據維基說法,王羲之書法在唐太宗時尚有3000餘卷,到宋朝時只剩160餘卷,現在只剩20卷全部是臨摹,其中也有是宋代的拓印碑文。
就算是鼎鼎大名的蘭亭集序也傳世到唐太宗(一說高宗)時期才拿來陪葬
以王羲之當時就有名氣到所謂「時人競習之」還惹得另一位書法家吃味,應該就有很多人競相臨摹(記得這也是學習書畫者的必修功課),自然就有最像真跡的臨摹
這應該可以解釋網兄的兩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