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sazabijiang
既然從來沒有王羲之的真跡流傳
好奇後世文人到底怎麼去了解
"王羲之是大書法家" 這件事情?
又怎麼去判斷臨摹的好壞?
|
因為那時候沒有影印機,拿到王羲之的真跡都是要一字一字的臨摹,所以即便是真跡沒有留下來,還是有很多臨摹品留世,又因為是臨摹,所以大部分都不會添加自己的特色,反倒會努力去捕捉真跡的筆法,因此還是可以看得出原本的面貌。
而且很多書法家的字也都會刻上石碑,所以好壞還是會有公評。
至於臨摹的好壞可能要多方比對,還有考察先後的版本,當然選名書法家的臨摹也是比較有保證的。
事實上台灣故宮很多收藏也都是臨摹品,真跡很多都是被皇帝帶進墳墓了。比較有名的應該就是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