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carbocation2014
Major Member
 
carbocation2014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12
文章: 171
引用:
作者國慶日出操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克魯曼 的觀點:

勞工政策方面他主張偏左思維,
認為勞工薪資的提升應該建立在集體談判權和罷工權之上,
而不是完全建基教育和自我競爭力提升的理論上,
他認為鼓吹教育和自我提升來對抗全球化與自動化的工作掏空問題是不切實際的理想,
因為教育花費的巨大時間和金錢成本本身就是一種壁壘;
許多出生貧寒的家庭無法跨越導致很難翻身,
且全球化與自動化的浪潮過於強大,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很難抵擋.

強調一下.
這是對"全世界"的看法.
不是在講小小的台灣.
也不是在講18分的台灣大學生.


某天偶然看到這一段.
才發現自己是他100%的信徒.

這是個很深層的經濟問題.
我們的勞委會 卻只會用這種駝鳥心態看待.

把這段收成簽名檔好了.



很久以前就這樣了...實際上在1929經濟大蕭條前就已經出現了生產力過剩的問題,是過去一段時間來
,經過二戰逐漸在科技上跟金融上都有大量新的需求才掩蓋過這一事實。
所以現在很多人提出的觀點是,不斷的擴大貨幣供給,購買公債永遠無法解決美國財政問題,
只能靠下一波的工業革命,帶來新一波的需求與財產分配。

所以我才認為政府必須很巧妙地介入生產與市場,不要一味過分簡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
只有加入市場才能控制市場,該與民爭利的地方就與民爭利,其本身根本不該是個反面用詞
但他這樣的言論有點危險,跟鐮刀與槌子靠得很近阿,現在全世界沒人能接受這種理論阿
舊 2013-01-02, 11:47 AM #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arbocation2014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