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ompt
這個評估只是帳面數據呀
所以才說是誤區
只看口徑 裝甲厚度
而且射控怎麼可能兩方會一樣
雷達電偵就有差異了
可以根據記錄發現日本的電偵效果很差
還得搭配光學測距(類似戰車標尺的標定)
甚至常受雲層影響
水密與損管也差很多
美國甚至有驅逐艦被戰艦主砲直擊也能生還還能作戰
而大和四次齊射 也只能擊傷護衛航母(此時已裝備日本1944年最新銳的22號電探)
所以千萬別太高估了帳面上的數據
|
順便長一下知識,二戰時日本的雷達技術基本上很弱!
因為受到1941年的不列巔之戰,英軍使用的雷達+攔管的衝擊
日本才開始發展雷達技術
常見的編號系統是如下
一号 : 陸上見張用
二号 : 艦載見張用
三号 : 艦載水上射撃用
四号 : 陸上対空射撃用
五号 : 航空機用(PPIスコープ使用)
六号 : 陸上誘導用
剛剛去查了一下22號電探的探測能力
波長10cm、出力2kW、重量1,320kg
擁有戦艦35km、駆逐艦17km、潜水艦の潜望鏡を5km的發現能力。
早期型的22電探 測距精度500m、測角精度3度
後期型的22電探 測距精度100m、測角精度0.5度
當年的金鋼級這類配備的光學測距儀 最大誤差 1,200m、公誤450m
參考資料: WIKI
仮称二号電波探信儀二型
但是同期的美日間用的雷達相比
[日本]
二号一型 対空捜索 探測能力 54海里
二号二型 対水上捜索/射撃 探測能力 19海里
[美國]
SK 捜索型 探測能力150海里
Mk.3 対水上射撃 探測能力20海里
雷達技術上的差距真的是差的非常的多啊...
只是我找不到二戰米軍雷達的一些資料,有先進有找到嘛??
參考資料:WIKI
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3...%83%80%E3%83%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