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clee
終於有人從不同角度切入
上備詢台開始用語是~我認為你偽善 我認為你滿口謊言 我認為你不知悔改 我認為你沒資格當我們的教育部長 請你向我們道歉..
在結語上 又重複了上述的批評 可是卻刪掉"我認為你沒資格當我們的教育部長"
為何要刪掉 因為這句批評用得太重 既然認定他沒資格幹部長 何需要他道歉? 請他下台不就直接了當
可是學生在立院要部長下台 這就太超過 如果部長不下台 以後的訴求是否針對他個人?
不管如何 被學生認定人格如此卑劣 沒資格當教育部長的人 只請他道歉 邏輯上很奇怪
|
說不定是 陳同學覺得他本來就沒資格當教育部長 卻又跑來當 所以要道歉 下台是理所當然的 不用提第二次
引用:
作者sclee
這類言語攻勢用不好會反傷己身 請部長道歉看似合情合理要求 如果部長不道歉輿論會說證實學生所言"死不認錯不知悔改"
加上立委附和這個論點 最後逼得教長說對不起 本來教長等官員也許來開會前討論過 他認為自己出於關心被學生和外界誤解 並沒有要道歉的意思 最後....還是輸了
不管教長針對什麼事道歉 反正解讀就是你所做的事全盤皆錯不然你為何道歉
這事件 老一輩的認為禮儀很重要 反之年青一代認為學生做了對的事 對的事比禮不禮貌重要得多
|
我個人也不贊同陳同學的作法 不論背後是否有人操作
不過這是個人價值觀問題
就如你所說的''老一輩的認為禮儀很重要 反之年青一代認為學生做了對的事 對的事比禮不禮貌重要得多''
但是世界本來就是後浪推前浪 你要以老一輩的價值觀要求後輩遵守我看很難
更不要說以此價值觀來作為判定對錯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