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Ivanshan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133
哈比人:意外旅程每秒48格的3D畫面 資料量是一般電影的兩倍 可能造成身體重大負擔 國外試片有觀眾感覺噁心想吐與頭痛 觀眾與戲院業者準備好了嗎?

「感覺噁心想吐(feeling sick)」、「頭暈目眩(dizzying)」、「偏頭痛(migraine)」

哈比人:意外旅程(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即將於下週末上片,日前國外進行試片,看過的觀眾對此片的拍攝成績評價有好有壞,但比較值得注意的卻是:有些觀眾可能電影都沒有看完,身體卻出現了反應。「為何哈比人讓一些觀眾感到噁心想吐?(Why is The Hobbit making some moviegoers sick?)」,這是The Week網站一則新聞的標題。由於哈比人:意外旅程採用了前所未有的新技術-每秒48格畫面的3D攝影機拍攝(The film was shot in 3D at a camera speed of 48 frames-per-second),而之前的電影都是採用每秒24格畫面(24 fps)拍攝,所以哈比人電影畫面每秒的資料量,是一般電影的兩倍,而也許因此造成觀眾的身體、包括眼睛在內出現不適的情況。

The Week的新聞引述了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機械工程學系(mechanical engineering)教授Adrian Bejan的說法,他表示當觀眾在看電影時,眼睛結合「既長且快的水平方向掃視(應該指的就是每秒畫面倍增為48格的關係),以及(相對)較慢的垂直動作來處理畫面(long and fast horizontal sweeps with short and slower vertical movements to process the picture)」,但這個較快的放映機速度「在看特寫畫面時,眼睛需要比平常更快的上下掃視,(才可以)在大銀幕上吸收前所未有的細節(requires the eye to sweep up and down faster than usual in close-ups to absorb unparalleled detail on a big screen)」並導致(大腦)認知與眼睛的重大負擔(causing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cognitive and eye strain)。所以,這個技術(指3D 48 fps)「在白雪覆蓋的高大山脈(畫面)是有效的,但是在特寫畫面時(可能)會(顯得)閃爍(works for the big snowy mountains, but in close-ups the picture strobes)」

參加試片的觀眾中,有人表示:「我愛這部電影但因為感覺噁心想吐而必須中途離席(I left loving the movie but feeling sick.)。」也有人表示:「因為頭暈目眩,我的眼睛無法再接收任何畫面,現在我有偏頭痛(My eyes cannot take everything in, it's dizzying,Now I have a migraine.)。」

在今年4月份舉行的Cinema Con(前身是ShoWest),哈比人:意外旅程首次展示了10分鐘片段,當時的觀察重點就是以每秒48格(48fps)拍攝的高畫質畫面,沒想到得到的反應是意外地差。放映師認為,影像看起來像電視電影(TV movie),畫面上所有事物看起來不是太亮、就是太暗(everything looked either too bright or black)。還有媒體形容,像是使用Best Buy販賣、調校地很差(badly calibrated)的電視機看肥皂劇。Cinema Con並不是公開的場合,是屬於業界人士參加的活動,與會人士包括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包括六大的高層、導演、明星...等)、戲院業者、相關設備廠商(包括放映機、音響...在內),以及記者,沒有一般觀眾,與會人士包括放映師在內,基本上都在電影業有相當的資歷,當時傳出的惡評,其實讓不少相當期待48 fps的影迷相當訝異。沒想到真正的問題,卻是長度僅10分鐘的片段所無法顯現的。

哈比人:意外旅程的片長超過160分鐘,購票觀眾必須長時間戴著3D眼鏡(若是看IMAX版,可能還要再加上星際爭霸戰續集Star Trek Into Darkness的9分鐘IMAX 3D版開場戲,美國的IMAX放映廳會同步播放,我不確定UIP是否安排在台灣的戲院播放),觀賞每秒畫面量是一般電影兩倍的3D電影,是有可能發生The Week報導中提到的現象。由於哈比人:意外旅程是第一部採用每秒48格畫面的3D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大片,無論是一般觀眾或是戲院業者,之前完全沒有相關的經驗。由於電影還有一個多星期就要上片,個人認為媒體應該去採訪包括眼科醫生在內的相關專家,觀眾在進場前可能也要做好準備(衡量個人身體狀況,以及是否要準備嘔吐袋、暈車藥、頭痛藥...等物品)。戲院業者也應該要有因應措施,若是有觀眾在現場發生狀況,是否需要安排相關醫護人員,某些影城的廁所距離放映廳有段距離,若有觀眾來不及趕到廁所,直接吐在座位上,是否會影響下一場的放映(清潔人員作業來得及嗎?吐在前座觀眾身上時要如何反應?以及其他可能發生的狀況)。

以下是The Week這則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theweek.com/article/index/23...moviegoers-sick
     
      
舊 2012-12-05, 11:58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vanshan現在在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