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61
一天到晚發這種新聞讓企業有更多資料可以打壓謀職者的起薪啊,反正講到最後還是都維持22K,企業在面試時就可以臉不紅氣不喘的說22K不是本公司的主張,是社會上下一致認同的。
我愈來愈覺得這是甚麼黑手在有系統、有計畫的迫害勞工,後面的走向似乎不太單純...
|
最後 企業會被自己害死
一分錢 一分貨
企業有本事 給22千
勞工也會有本事 拿多少錢 做多少事
這樣變成終端輸出的產品很鳥
鳥產品到市場 被南韓打死 回頭再怪罪南韓企業
廣設大學 技職教育消失成為科大
也是企業自己在搞
自己培養的學生 自己也用不完 或者不想用
產出那麼多學生 無非是想賺學費 兼養地皮
起薪四萬 對一個正常的社會來說 剛好而已
可能是尚嫌不足
問題的核心是:有多少大學生 是 真正有十五年前大學生的實力?
1996年大學錄取率: 49.24%
如果是碩士 博士 比例上就更少
以前考沒上 你還有一次
再沒上就是去當兵
通常 當白痴一年十個月後 回來要再考也非常難了
根本就是人生的分水嶺
對個人是殘忍的 但是 對整個社會是良性的競爭
現在大學開了自動門
你一靠近 門就自己開了
出了社會 大家比誰的起薪比較便宜 大家比窮 惡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