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一心
市佔率是會變動的...而且你不去看他的媒體 ..你怎會受他引響?如果中時或是蘋果沒人愛看市佔率自然會下降..就更扯不上壟斷的鬼話了
文章寫得這麼漂亮要大家別受旺旺老闆影響...那你又憑什麼要求別人接受你的影響? 
|
影響與否不因為"看"或"不看"就有所不同
理想狀態(也就是不可能發生的狀況),所有消費者都自發性拒絕接受一致化的媒體訊息
充其量的結果也就只是他賣的商品或服務沒有ENDUSER(讀者)買單
變成市場整體規模縮小(縮到什麼程度是另一回事)
但是一個產業有這麼簡單就只有ENDUSER嗎?不會跟其他產業之間有供給需求?
即使沒有ENDUSER購買,他的宣傳、廣 告、行銷、提供資訊的能力仍然是整個產業壓倒性第一名
區域內的藝術文創、教育、娛樂、資訊科技哪一個產業不受到這種規模的媒體影響?
舉例來說,非常多人說國內歌手爛(姑且不論其中有多少人真的有"用心去聽音樂")
再加上盜版MP3打擊,還有不合理的創作授權規定,國內唱片市場萎縮的夠嚴重了吧?
但是這些唱片業者、經紀公司有停止提供所謂的"爛音樂"當商品嗎?沒有吧?
因為整個娛樂界不同產業間的結構還是存在,不管多爛雖然不如以前
但還是"榨得出錢"、還是有金錢跟各種資源油水在裡面流動,所以狀況不會有任何改變。
任憑消費者怎樣不滿,唱片業、經紀公司、製作公司一樣是依然故我(同樣現在這些業者也沒剩幾家小的了)。
跟媒體有相關的幾個"慘業"都有現成的例子給人看了,我不曉得怎麼還有人那麼天真樂觀
認為"不看不買"這些業者就會倒就會收?有人擔心的一致化、和諧化的"資訊餵養"不會發生?
說真的寡占、壟斷,好與壞我個人是不能肯定"好或不好"
但是這種事情真的不應該小看、或是無所謂。
然而,這個47%市佔率"還沒發生",媒體業的立場與提供的資訊就已經開始改變了,
這是事實。
我認識一些人,有的人出過書,有的做過各種類型的節目,有很多人深入其中"靠媒體這個平台吃飯"。
但是這幾個月來,其中有越來越多的人改變了,或許是因為我不靠這些人吃飯,
所以我才會覺得周遭似是而非的言論變多了,詳細我就不多說,那些內容超過版規底線太多。
有人說:"這些反對XXX的都是不經過大腦,所做的都不是"對這個社會好的"!!"
我只想弱弱的問一句:
"
所以你們贊成的人都是經過大腦,之所以贊成是因為這對國家社會好、有幫助囉?
那這一切到底好在哪裡為什麼沒人出來說個所以然?"
回到原本的主題,我貼這篇文,沒提過什麼白色恐怖、陰謀論,我也不曉得教育部什麼用意
但是,實際上那封郵件跟簡訊確實造成了"壓力",無論理由為何。
如果不構成壓力,那BBS、FB上就不會有人跳腳,教育部還要為此出來澄清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