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eahdizon112233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12
文章: 0
再補充 這是台南周遭的抗日
蕭壠變成消人
參考看看

以下兩本都是台南縣政府的出版品 參考看看:

台南縣本土教學資源網

一、 南瀛保衛戰
http://ltrc.tnc.edu.tw/modules/tadb...k_sn=1&bdsn=219

日軍攻陷鹽水街後,兵分二路,一路進犯急水溪畔的鐵線橋庄;一路進攻渡仔頭庄(今北門雙春村)。13日,麻豆士紳郭黃恭號召陳維邦、郭黃池、柯文祥等人組織抗日義勇軍,往鐵線橋方向集結,伺機攻擊進佔鐵線橋的日軍。義軍雖有高昂的士氣與鬥志,然面對擁有精銳武器與訓練精良的日軍,不啻以卵擊石,死傷慘重。攻勢受挫的義軍,稍事休息後,再次進襲鐵線橋,無奈增援的日軍接連趕到,鐵線橋的攻防戰遂告失敗。

另一方面,由林崑岡 、沈芳徽、陳聯發所領導的義軍,與日軍在渡仔頭庄對峙。日軍以猛烈的炮火進逼,迫使義軍暫且退守,伺機反攻。13日,義軍再次集結,欲攻擊渡仔頭庄的日軍,然從他處增援的日軍卻反將義軍包圍,抗日義軍只得退守。16日,盤據在急水溪畔的義軍,在沈芳徽與林崑岡的領導下,對日軍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攻擊,雙方激戰、衝殺搏鬥,戰況慘烈。18日,貞愛親王調撥增援日軍抵此,欲採強攻戰略撲滅義軍,遭沈芳徽、賴安邦等人阻遏於蕭壠郊外。20日,林崑岡等人於竹篙山決揮軍與日軍進行一場生死戰,面對日軍大舉南下,義首林崑岡慷慨赴義,中彈後自刎而亡。

除了蕭壠一帶悲壯的抗日情事外,同一時間麻豆亦有義軍奮勇抵抗南進日軍的戰役。19日,日軍另一之南進軍,逼抵麻豆庄,義首徐驤 等人率義軍出戰抵禦。貞愛親王親率大軍來到,憑藉猛烈炮火,義軍漸不支,徐驤首當其衝,中彈而捐軀。麻豆保衛戰遂告失敗,義軍退走臺南。

竹篙山與麻豆之役後,日軍沿途南下焚火燒庄,抵蕭壠時,見當地荊竹茂盛、宅溝深長,誤認為是義軍的軍事要塞,以為抗日義軍藏匿於其中,乃開始屠殺,一時竹溝成為血池,無辜送命的百姓無法估計,此即所謂的「蕭壠社大屠殺」。

乙未南瀛保衛戰,在劉永福逃離臺灣,日軍不受阻撓地進入府城後,劃下了據點。這段悲壯的南瀛抗日情事,犧牲了數以千計義民。撇開民族大義不談,他們奮不顧身、置生死於度外的精神,其所護衛的應當是那份鄉土情懷的認同吧!


南瀛抗日人物誌 (台南縣政府出版)
http://www.ee-techs.com/taiwan/taiwan-6b.htm

以日本隨軍記者所撰寫發表在《風俗畫報》的《台灣征討圖繪》而編著的《攻台見聞》有一則「蕭壟之戰」的記錄:

「渡邊少佐和佐佐木大佐的前衛及本隊於十月二十日上午七時自宿營地出發,往台南發動總攻擊,行進約三小時左右,抵達距離蕭壟二千公尺的地方,就遭受我方埋伏在蕭壟北方小山丘抗日義勇軍攻擊,日方即命其中一小隊抵抗,其餘部隊繼續前進。進入蕭壟村後,前兵忽然受到猛烈射擊。先前派往小山丘的一小隊燒燬其所經過的村落,與前兵會合。……最前面的小隊則遭到四面包圍,有三人死亡,三人受傷。

前衛司令官要求本隊指揮官調動本隊中的一個中隊支援,自已則率領其餘部隊往左側,於是戰鬥分成二、三處。

村落戰的困難實不下於野戰,蕭壟附近全是甘蔗園,且竹叢茂生,其間小路左縈右繞,難以辨認。村子周圍有寬近四公尺,深遠丈餘的水溝(宅溝),水溝內外有三重竹柵(刺竹和林投),是易守難攻之地。

……雖然由於竹林茂盛,無法確認敵軍(我方義勇軍)陣地所在,但砲擊還是有幾分成效。加藤中隊繞到敵軍右側背,破壞竹柵,越過水溝前進,第一陣地的敵兵退往第二陣地,做殊死決戰。中山、工藤二中隊前往支援加藤中隊,在急速射擊後,上刺刀衝鋒。小友中隊此時繞到敵兵左側,左右合擊,無堅不摧。此日殺敵至少千餘人,我方(日方)當場死亡十二名,受傷二十九名。戰事結束,已經是日暮時分,前進至一千公尺遠處露營。」

從上段日方自已的記錄報導,可瞭解我方慘遭殺害的人數,據耆老的回憶:

「逃難民眾集體躲在宅溝內,沒想到,由於小孩的哭聲,或因不小心砍斬橫在馬路的竹林被日軍發現,機關槍往宅溝橫掃,一時哀鴻遍野,慘不忍睹。」

「事後,庄民前來收屍,整整裝十八輛牛車之多,由於死亡人數太多,連棺木都一棺難求。」

「一八九五年農曆九月三日,進入蕭壟的日軍,聽到親王被我義士殺害的消息,隨即展開一場腥風血海的大屠殺,不論老幼婦孺,見活就殺,殺死再刺,無一倖免,並放火燒掉路過的民房,其瘋狂慘暴之狀,令人膽裂心寒。」

「以前蕭壟地區,每逢農曆九月三日,家家戶戶都在祭拜因『走番仔反』而犧牲的祖先,據老一輩的說,當年被日軍殺害的義軍及民眾多達二、三千人,所以有人直謂蕭壟為『消人』。」
 
舊 2012-11-26, 11:01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eahdizon112233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