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weirock
*停權中*
 
weirock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8
文章: 5,843
引用:
作者BMG
更好玩的是
上面的話還是同一群人講出來的


台灣精神疾病 20年增1倍

中研院研究登國際頂尖醫學期刊

過去20年來,失業、離婚、自殺率上升,精神疾病盛行率也倍增,台灣人真的很「鬱卒」!
中研院統計分析1990到2010年國人罹患焦慮症與憂鬱症等「常見精神疾病」的盛行率,
從11.5%倍增到23.8%,與同期全國失業率、離婚率及自殺率有高度相關性。
研究論文刊登在最新的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上,引起國際關注。

負責這項研究分析的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鄭泰安表示,
「常見精神疾病」泛指非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妄想症、躁鬱症等)的憂鬱症和焦慮症,
占所有精神疾病的90%以上。分析發現,從1990年到2010年,
國人罹患焦慮症與憂鬱症去20年來倍增,同時期失業率和離婚率幾乎增加兩倍,
自殺率多了一倍多,顯示民眾心裡真的很不安。

大環境、經濟不穩定增罹患風險

鄭泰安表示,根據各國研究,憂鬱症和焦慮症大多出現在女性、失業、單身、低教育程度、健康不佳者,
20年來這些憂鬱、焦慮的危險因子仍存在,
但這份調查分析研究可看出大環境不穩定、經濟不穩定和收入不均也會增加罹患憂鬱和焦慮的風險。

鄭泰安直言,過去20年來,台灣經濟起飛、工業升級,卻犧牲了台灣人民的心理健康。
他解釋,台灣經濟快速經濟轉型,勞力密集產業外移至中國及東南亞,
國內就業市場開始萎縮,加上這幾年全球經濟衰退,導致就業市場持續低靡,
但政府在追求經濟發展時,對人民心理健康的維持並沒有未雨綢繆,
民眾失業、對未來不安、焦慮預期心理,已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鄭泰安說,現在高科技產業蕭條,有太多人失業、放無薪假,
民眾什麼時候被裁員都不知道,就連媒體業也很波動,併購來併購去的,
員工不知道明天在哪裡、老闆到底是誰,經濟壓力、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都是增加罹患憂鬱症與焦慮症的風險,政府應該積極介入而非放任不管。

鄭泰安建議,政府不能片面注意經濟成長與起飛,
勞工的勞動條件和民眾的生活問題也需要多留意,
應努力進行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否則大環境惡化,
民眾太過鬱卒,將對社會造成更多隱憂與問題。

----------
配合閱讀

認識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症狀?


幻覺:是一種知覺障礙,有視、聽、觸幻覺等,精神分 裂症以幻聽最常見。

妄想:是一種錯誤且偏離事實的想法,雖然經過不斷的解釋或事實證明,仍無法改變其想法
(如,認為有人要害他的被害妄想、認為旁人的一言一行都與他有關的關係妄想等)。

思考流程障礙:如胡言亂語、言語片段或停頓、自創新字等。

人際關係:疏離、退縮。

情感冷漠:缺乏情緒表達,不一致的情緒表達或反應。

嚴重時會出現攻擊、破壞、自殺等不適當行為。
舊 2012-11-25, 01:07 PM #5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eirock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