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Member
|
日係家電為何沒落?
十年間,日本家電業為何衰落如此迅速?
有人將虧損歸咎為日元升值、日本地震、歐美債務危機、主營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下滑等,然而,日本電器的衰落卻並不是這一兩年剛剛出現的,可以說從進入21世紀後,日本電器似乎就成了下墜的流星,一年不如一年。如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人說三星將超越新力,可能百分之百的人都會說這是癡人說夢,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這個夢卻照進了現實。
現實的殘酷讓人們不禁開始認真思考,究竟日係家電沒落背後,隱藏著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呢?
產業生命週期變化
-----企業逃不脫的命
如同生命體一樣,任何產業的規模和盈利能力都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存在著從初創、成長、成熟再到衰退的生命週期。產業生命週期反映了一個產業的成長軌跡。如果按照50-70年左右的產業週期來看,發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家電產業應該已經進入生命週期的後期。由於新產品和大量替代品的出現,原行業的市場需求開始逐漸減少,產品的銷售量也開始下降,某些廠商開始向其他更有利可圖的行業轉移資金,因而原行業出現了廠商數目減少、利潤下降的蕭條景象。
至此,整個行業便進入了生命週期的最後階段。從這個軌跡來看日本家電企業走向衰落,是有必然性的。
產業地位下移
----家電業避不掉的運
家電產業地位的持續下移也是日本家電業衰敗的主因之一。
由於創新能力的下降,全球家電產業面臨從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降級為資本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趨勢。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歐美發達國家已經陸續擺脫簡單的家電裝配加工製造業。例如曾經鼎鼎大名的湯姆遜早就被TCL收購,最近連新西蘭的家電巨頭斐雪派克(Fisher&Paykel)都被中國海爾收購。從理論上說,日本家電業恐怕最終也難逃被勞動力更豐富廉價、資本供給更加充足的新興市場國家企業收購的窘境。
戰略性誤判
----企業無法彌補的錯
日本知名機構產業顧問生島大嗣曾撰文,將日本家電業的集體沉淪的主要原因歸結為戰略性誤判。
在模擬時代的全盛期,技術本身就是高高的門檻。然而隨著數字化的發展,涉足消費電子產品製造的門檻也越來越低。按照市場原理,在功能、性能相同的產品大量涌現之時,就會發生價格競爭。
日本企業根據以往“好貨不愁賣”的成功經驗,還在堅持生產高功能商品,但隨著市場從發達國家轉移到了新興市場國家,消費者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好但是貴”的商品開始滯銷,能夠生存下去的,只有符合市場原理的“物美價廉”商品。在日本企業的不經意之間,市場上的參與者和規則都開始發生改變。
這種變化在初期還非常緩慢,而雷曼危機發生之後,變化速度開始加快,但日本的家電企業對這一變化做出了錯誤判斷。他們固守自己的成功經驗不放,還在堅持生產高端產品。反倒是新興市場國家的企業順應新的潮流,逐漸成長壯大了起來。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伴隨的技術無國界化,電子消費通信產品競爭如火如荼。而擅長電子產品的日本卻未能及時趕上這班車,依然在傳統家電行業特別是彩電、冰箱上打轉,處於防守再防守境地。結果韓國家電業大舉進入市場,給日本帶來空前危機,使得獨霸高端彩電、冰箱市場的日本好日子不再,而且市場份額被韓國奪取一大塊。
市場反應僵化
----大企業難愈的病
與歷史上許多行業巨擘隕落的故事一樣,一直以以全球老大自居的日本家電業,不能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市場變化,終被海外的競爭對手擊敗。
三星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黎娟娟分析指出,日本家電企業多采用垂直化的經營模式,複雜的流程致使產品開發週期較長,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同時,日係企業僵硬化的管理體制也使其對瞬息萬變的全球化市場缺乏快速合理的反應。
新力中方員工普遍反映,日本企業辦事效率極其低下,審批手續極其嚴格。以推新產品來看,申報手續要等兩三個月,但市場不等人,不失敗才怪。
技術創新消失
----傳統企業難言的痛
在日本商界有“管理教父”之稱的長谷川和廣看來,日本電子企業衰落的核心因素是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的產品競爭力缺乏。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也認為,日本家電業最大硬傷是創新能力的不足,尤其是業務份額較大電視業務上的滯後是發展受挫的主要原因。整個日本電子企業都面臨類似問題,從電視到顯示器,從平板電腦到智慧手機,幾乎每一個主要業務部門都未能持續創新,未能推出引領行業先鋒的產品。
麥肯錫公司上月發佈報告稱,日本企業以往主要進行硬體和設備創新,而目前,全球創新的主要動力已從硬體轉移到了軟體、系統和解決方案等領域。曾經的成功和對國內市場的依賴導致日本家電企業過於驕傲自滿,從而不斷抹殺自身的創新能力,面對增長點轉移到新生產業、消費者興趣發生轉移以及新一代競爭對手發起的衝擊,它們已無能為力。
松下社長津賀一宏直率地承認“我們是消費電子業的失敗者之一”。
國際經濟環境惡化
----日係家電企業無奈的劫
對於日本家電企業近幾年遭遇的巨虧,日本相機巨頭佳能中國區總裁小澤秀樹表示,經濟危機加上地震等自然災害,日本的家電企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再加上日元升值,這一方面讓日本出口的產品價格更高,另一方面導致其在國內的利潤率下降,進一步擠壓了這些公司的利潤空間。
今年以來,受到日本購島鬧劇所引發的中日關繫緊張對中日貿易也產生一定衝擊,日係產品在華的銷售也受到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