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e Member
|
引用:
作者小欣
不是吧...
例如二房東租一條adsl也要大約110元....
誰還用二房東的$110+N元(二房東的互連費用~其他支出)
所以二房東基本上都倒光了~只剩下一些有特別服務例如中國<->香港VPN的...
|
weirock指的應該是鵝在 別串說過的   ....
引用:
要討論這類問題得先對ISP的成本結構有點概念,簡單說就是短途電路比長途電路便宜,國內電路又比國際電路便宜,自家勢力範圍內的traffic又會比和其他業者對接便宜,另外在同一機房內的traffic成本基本上趨近於0(電費除外 ),一出機房就要$$了(所以純搞ICP/IDC者的成本會比收了一堆access user的ISP低 ),當兩個業者對接時(i.e. peering,專指ISP間互連,不包括ISP經由另一個ISP連到其他地方 ),如果規模/性質相近,要達成互不付費的協議還算容易,但規模/性質相異時就看雙方的政策/手腕了(所以說其實ISP到頭來都是在搞policy,根本不是在搞技術 ),像之前Hinet和Giga就卡在這裡,對Hinet而言,他們認為花了大筆成本收了一堆access user,而且沒有access user的話ICP/IDC的content也沒得賣,除非對方大到無法忽視(或說玩焦土戰失去的會比得到的多很多 ),要其無條件和ICP/IDC類業者互連當然心有不甘,而對ICP/IDC類業者而言,他們打的算盤是access ISP沒有content,其user沒得玩勢必就會到處亂跑(i.e.成本上升 ),只要自己的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就有本錢跟access ISP談free peering ....
現況就是國內沒有規模/性質可以和CHT/Hinet搆得上邊的業者,所以就Hinet而言自然沒有free peering的意願和必要,那為啥會沒有規模/性質可以和CHT/Hinet搆得上邊的業者,說穿了root cause還是出在last mile上----依鵝個人看法,固網可以說是頻寬的製造業,而ISP比較接近貿易商,當頻寬只有the only source時,the only source愛怎麼賣/想怎麼賣貿易商其實一點辦法都沒有,更有甚者,當製造商自己跳下來做貿易時,其他貿易商又要怎麼賣贏the only source的貿易部門啊(除非the only source的貿易部門自己出了很大的問題 ),或許有人會說其他貿易商自己跳下搞製造業不僅風險太高,也沒有必要,不過請恕鵝直言,"貿易商"當初進場時應該做過風險評估吧(第一類業者拿到執照時附加條件早就在那裡了 ),應該不勞吾等路人為其瞎操心,再說鵝還真沒看過有人開門做生意可以不必先準備好生財器具的,與其說"沒有客戶,怎麼建設",怎麼不說"沒有建設,哪來的客戶"啊 ....
|
__________________
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