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aziel
你願意為創立在業界的價值, 付出什麼代價? 願意做到什麼程度?
有專業後, 我願意無償將我的專長分享給業界其他的同行, 只要不牽涉公司機密的, 我協助他們
建立團隊, 不怕他們學, 因為我會督促自己進步更快, 但是這份熱忱, 大家看在眼裡. 給面子的
稱一聲老師, 熟的也叫聲哥. 合作一段時間之後, 上下游夥伴知道這個人有能力, 讓這些聲音
慢慢從業界回傳到公司, 上面的人知道公司有個人, 別的公司也對他頗讚賞, 而且在公司內
表現也好,這才是讓老闆主動拿出待遇的後盾. 支持你的環境, 要靠自己去創造. 不是止在
公司內搞, 若沒有跨越你的老闆到業界去, 他說你是花就是花, 說你是屎就是屎. 風險太大了.
你身上有沒有別人需要的能力? 若有, 你願不願意在工作 與工作外 都 先 付出? 甚至是免費?
extra credit comes from extra effort, 想一想, 你做了多少, 再去看你值得擁有多少.
...
|
R大, 我覺得你開始過度強調了, 有時候真的是機運, 當然也要有那個準備才抓得住.
不過關於公司內部, 真的是您運氣好, 我自認為不算太差, 後來也證明其實不是能力問題.
但在之前的公司, 最新資料是5年內做到前面所有人至少12年來總和的2倍績效.
換來的只是公司把我鎖起來, 說明白點: 不準我在沒有至少一位主管的監控下做任何事情.
絕對對公司有貢獻, 有價值, 但他們寧可把我關起來, 即使績效只剩14/20.
更好笑的是這樣的難做事情, 我還是有這樣的績效(不能怪我最後離開自己做).
事後也證明, 公司把我跟外界隔離的確也是有原因的, 現在全部任我選, 愛找誰就找誰.
上次好心要協同前公司處理, 只願意付我7~8萬, 只好婉言回拒, 這個金額我覺得委屈.
身價也不是很高, 但低於NT1,500/天就不是行情了.
很多人的經歷造就他們的防備心, 不是說他們想不開, 而是我們也該有同理心.
我以前就常常幫同事處理事情, 體會各種部門的無奈, 雖然處境背景不同, 但能理解.
有些人能夠, 有些人不能夠, 這很正常, 而有能力的人可以視情況幫助他人.
當然, 如果對於討厭的人, 也不必雞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