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llenroy0414
對了這就是問題點 順著出題者是上帝,不會整人,題目也會有很漂亮的完美解答
但是題目中沒有明確的告知 有邏輯一定要有資訊 但是題目沒有就無法讓人有完美的邏輯
問題在哪我上面已經說了 其實我並沒有想到出題者會不會故意出刁難的題目
但人的思考模式就是因為經歷和經驗的不同會有所不同
所以在出應用題的時候 很要求題意的清楚 就是要讓思考模式不同的人
在同一個思考邏輯上去答題
您對數學擅長你自然會往數學邏輯上去思考
我是社工 所以我大部分的思考方式 是人的行為模式
所以我看到題目的第一個反應是 地精的行為模式
加上不是過去式 所以並沒有確定的已知結果
所以我才會說 搞不好地精式選擇 讓同胞去送死的行為模式
數理式1+1必定等於2
但如果反應在行為上 就不一定 一個拳頭再加上一個拳頭打在身上 受的傷會一樣重?
這跟做研究一樣 問卷的問題如果有人看不懂就是失敗的問卷 因為...
|
所以理解題意本身就是篩選答題者的一環,就像有人 IQ180, 有人 IQ100 一樣,如果連題目的第一關都無法通過,自然就被刷下來了。
但你說的沒錯,這種東西本來就是要多練習,才會導向正確的思路,我想愛因斯坦也不是一出生就會相對論的,推理也好、IQ 測驗也好, 都是可以訓練的。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在題目藏一些需要推理才能得知的東西,因為你要把所有的條件都講清楚,就會讓題目「落落長」,我覺得題目能愈精簡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