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B76202023
我也這麼覺得... 不過兩種好像都有人講 
|
依據教育部的線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每下愈況】
每更進一步地往下做檢視,就更加地明瞭實際的情況;比喻從低微之處去看道,道就越明顯。
語出莊子˙知北遊:「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
正獲、監市皆是官名,履狶是用腳踩著豬去試肥瘦。
「每下愈況」的原意是指:「要知道豬的肥瘦,要從最下部不易長肉的小腿部分去試;此處肉愈多,豬就愈肥。」
更白話一點的解釋為:古人為了檢測豬隻的肥瘦,就以最不容易長肉的豬小腿來做為判定的準則,如果該豬連小腿都很有肉,則表示該豬很胖,而豬小腿的正常情況是越往下越纖細,因此當視線越往下做檢視、就更清楚地知道該豬的肥瘦程度。
【每況愈下】
每次的狀況是更進一步地往下掉,亦即情況是愈來愈壞,相似詞為「江河日下」與「日走下坡」等等,其意義與「每下愈況」不同,但後世子民早已遺忘「每下愈況」的原意而與此詞混用。
宋˙洪邁˙容齋續筆˙卷八˙蓍龜卜筮:「人人自以為君平,家家自以為季主,每況愈下,由是藉手於達官要人,舟車交錯於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