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引用:
作者xx123
重點 +1
文章寫手功底不足
那些對真假文藝的分割與定義 . 看似清晰 . 其實模糊
道人假文藝者是否為真文藝者 <= 有得檢視
重點 +2
人類的趣味愛好養成與習慣 . 有多種來源與支撐
如 ... 家庭陶成 . 同儕效應 . 環境氛圍 . 流行文化 . 知識培成 . 生活需要 .... 等 . 還具有自我創造的意味在裡頭
那些喜好的事物 . 不是能夠以真文藝 + 假文藝 + 非文藝 . 可以分割的 或 可以屬性標示的
硬把某一群體貼標籤 . 那只表示文章寫手對基本的社會概念認識不足 . 且落於凡俗常識
這種眾口爍金的文性是反智的 . 真的是看看就好
|
同意!
要是大陸人來台灣看現在8年級的穿著,大概全都是文青吧?
就像他們也覺得台灣人說話很「娘」,
這算是生活習慣的問題,慢慢在演變,
就像我們看古早電影,有什麼爆炸頭跟喇叭褲的,
20年前的高校生,頭髮梳得很像「熱血硬派」那種...
還有人間凶器也是那種畫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