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iivot
就我看到的電視規格,沒有看到所謂的 n bit 面板 + m bit Driver IC的說法。一般消費者也許連 color depth 都不太清楚,我不太認為在顯色數上。清費者會有面板>Driver IC的說法,因為通常他們不會知道Driver IC 是做啥用的。很久以前,我的PM問我說,客戶問產品的顏色數是不是有宣稱的那麼多,而我的作法很簡單,就是量R/G/B三條gamma curves的資料就是了。如果你提到的 EIZO 的例子是是它號稱 14 bits processing的能力,我的看法還是一樣,原始信號源如果只有8bit,再高的 n plus bits Driver IC,做的處理還是去補(猜)多出來的訊號。所以只有補起來「看得順不順眼」而沒有「對不對」的問題。純以色彩重建的觀點而言,higher bit color processing (implementing )其實和這個主題「在不同的顯示器上顯示一樣的顏色」不太一樣。
另外色溫的確會影響到顏色看, 起來的感覺,先前沒提到的原因很單純是因為如...
|
電視主要是為多媒體, 大多數TV 面板Max Delta-E >9-10, 液晶電視 LUT的功能只限於 動態效果
但在桌上型LCD這是另外一回事
在不同的顯示器上顯示一樣的顏色需要一台有支持顏色模擬LCD Monitor, EIZO CG223
能做到這一點
人眼分辨差異(JND/Just-Noticeable Difference)是密切相關"對不對"不是"看得順不順眼".灰階性能在不同的Gamma Curves,尤其 L* /sRGB/DICOM在不同的軟/硬LUT解決方案有不同的表現
廣色域和sRGB色域色溫相同並不意味著表示白平衡類似.所以最近這些年來已經有解決方案使用Spectrometer來解決這個白點問題
現在另一個問題蹦出來W-LED(廣色域和sRGB色域)藍色光譜成分太高 & 低亮度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