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oversky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27
引用:
作者passerx
這一整串的重點不在國外這些天才做了啥!
這串的重點在台灣一堆自認念了一堆書的天才, 卻沒幾人可以因此做出實際的東西出來,
事實証明念了一堆卻不懂的人, 對比那些只念了幾本但搞懂內容並做出東西來的人, 這些自認天才的差遠了.

台灣不就正是長期被一堆高學歷嘴炮綁架(從政府單位到民間公司都一樣),
而且還打壓少數真的有能力做出東西出來的人才會如此墜落.

不過講這些沒用, 這種情況只會一直繼續而已, 只會更壞沒有最壞,
因為這些高學歷嘴炮不會放手的, 這叫不見棺材不掉淚.


來看看台灣的高學歷有什麼成就吧。

http://bit.ly/RQ0h5T
施敏(英語:Simon Sze,1936年-),生於中國南京,在台灣長大。
1957年,施敏畢業於台灣大學。
1967年5月,與姜大元在《貝爾系統科技雜誌》發表第一篇關於非揮發性記憶體的論文。

所著的《半導體元件物理學》(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是目前是全世界所有工程及應用科學領域最暢銷的書之一,曾被翻譯成六種語言,銷售超過100萬冊,被引用次數達兩萬多次,有「半導體界的聖經」之稱。

http://bit.ly/RQ0WEq
科學人 No. 109 半導體教父------施敏

現在全世界有96%的電子產品會用到NVSM,預計幾年內將達到100%,與電晶體共同成為電子工業最重要的兩大電子元件。

格里戈裡·佩雷爾曼 1982 年參加數學奧林匹克,
2002 年證明了幾何化猜想。
中間相隔了二十年。

http://bit.ly/RQ1OIY
根據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官網資料,
台灣第一次參加是 1992 年。
到今年也剛好是差二十年。
當時參加的高中生,
現在大概也就是 37 ~ 39 歲。
要說這些人這輩子沒有什麼貢獻成就,
培訓學生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是浪費資源,
結論也下太早了吧。
舊 2012-10-20, 06:32 PM #1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versky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