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jor Member
|
科舉是沒問題,問題是你要怎麼靈活運用知識
名列第一也沒什麼了不起,文天祥考第一名南宋照樣滅亡
問題在於考試的方式有問題->鑑別度不高,學生補習班愛鑽漏洞,只讀會考的超輕鬆
誰想去研究問題後面的意義? 那不會考的
雖然古代考文章不一定公正,但能流傳到現代的作品都不算差
別忘了18世紀西方掀起中國熱時,科舉也在那時傳到西方
科舉/考試的確存在爭議,但為何仍然存在,原因是目前並沒有更好更公平的篩選人才方法
若要國家統一教育、全民買單養小孩,讀一樣的書,一樣的教學方式,齊頭式的平等就公平了嗎?
這樣的下一代只會愈來愈弱,而且不會產生優秀人才
而且之前新聞就有報導過了,我記得內容是「沒讀過建中根本不知道建中」這類的話
意思是,優秀的人才本來就應該要聚在一起,能力分班固然現實,卻很實際
只有同等實力的人在一起,才能真正撞出火花
那個新聞也說「沒想過從同學所學的,比老師還多」
為什麼英雄聯盟是照積分決定對手? 不然你讓想高手整天陪新手玩嗎
想唸書的就讓他唸,不想唸書的就去做黑手
台灣不是,不想唸書的照樣拉上來唸書
這對社會的均質化很有幫助,人民普遍素質也高,那些不想唸被拉起來的,長大也多少能體會現實
(因為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沒有一般知識多半會輕視或沒有共同話題,難以打入團體
但如果你是第三者看到這種場面,你會慶幸還好小時有多唸點書)
缺點也是太均質的社會,出頭容易被盯上,遇到問題時也難有突破的能力,一灘死水
有人就說美國事實上是有1%的天才帶著99%的笨蛋前進的國家
教改雖然多有失敗,但我朋友是教改第一屆,他學習的過程中「考試考得很爽」
他用考試試圖尋找問題,修正錯誤,而身旁的朋友也在課餘討論許多知識
這樣的案例可遇不可求
就像大學為什麼不考英文聽力,因為教育部也知道許多公立高中的英文老師只會教書,聽力都不見得好了
若採聽力計分,肯定有利於花錢補習/出國或私立高中的學生
老師要改、政策要改、社會要改、家長要改…
我看到很多有熱情的老師,不是先被政策磨掉,就是被學生磨掉
現在身邊也遇到愈來愈多開放的家長,教學風氣也逐漸自由
改革真的只能慢慢改,比起等待環境變好,不如多花點時間陪孩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