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tstmars
(以下沒有針對您的意思,只是有感而發)
雖然我也不喜歡南韓
但是人家就是把電子競技產業搞起來了
在南韓,打電動就是可以當飯吃,還免兵役,還是藝人明星級的社會地位。
曾政承缺的不是升學計劃
他們缺的是"產業環境"
藝術家、音樂家、運動員也是一樣
都什麼時代了
官員跟家長的腦袋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還在把所有人都逼去念書
不知有多少各個領域的天才被埋沒在書堆裡
我一個朋友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曾經有機會可以當西洋劍國手
但是最後還是被她父母逼著三選一(律師、醫師、會計師)
理由就是"運動生涯壽命短、沒前途"
到現在
會計系勉強畢業
考會計師考了好幾年還是沒考上
因為那根本不是他的興趣,天份也不在那裡。
無法適得其所
天才也會變成庸才
|
南韓這部分不是一個學習的好對象,他們電競產業有政府的刻意培植
(我個人覺得凡是政府培植的產業都不正常)
靠著違法壓榨一大群未成年青少年當免洗練習生,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
營造出整個電競產業光鮮亮麗的外表
歐美的發展就相對自然健全得多
有由上到下完整的電玩產業,又有足夠的市場培養出夠多的選手
台灣在這方面要複製歐美的經驗當然不容易
我們的市場還不夠大,能夠從玩家轉選手的基數也不夠多,觀眾也仍在培養的階段
我是覺得不必因為有一小群人取得成功就覺得台灣應該發展電競產業
用開放的心態任其自然發展,比硬去干預搞到揠苗助長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