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菊草葉
Major Member
 
菊草葉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4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161
引用:
作者vircgd
  我回憶起以前有一個同學,他常常拿著音樂CD,
然後口中唸唸有詞的說一些「這片看起來音質不錯」、
「這片的整體品質不太好,音質略偏硬」之類的話。

  他的崇拜者還不少,教室裡常有不少人拿著CD片,
對著日光燈看來看去,然後拜託他傳授看音質的技巧,
我曾經狐疑地問:「音質看不出來吧?根本不合理呀?」,
得到的回覆大致上都是:「你看!又一個嘴硬的智障!」、
「屁都不懂的人還是閃遠一點吧!」、「白癡真多!」...
等等的話。

  某一天,我終於逮到機會,直接問到了大師本尊:
「音質真的能直接從CD資料面看出來嗎?不可能啦!」,
他冷冷地回我:「我拿的這片音質偏暖,你自己聽聽看」,
我......還是聽不出來,但他就開始對我闡述他的理論,
第一:CD在工廠壓片時,會受到壓片廠周邊環境影響,
包括電磁波、天氣、員工心情等等,都會讓音質出現差異。
第二:所有音質的差異都會顯現在CD資料面的光澤之中,
所以只要把握住訣竅,就能直接看出音質差異......

  這是一段國中的陳年往事,現在想想還挺有趣的 ,
而「你自己聽聽看,情況適合就聽得出差異」之類的說法,
從我國中開始就常常聽到,對於這種理論,我的看法呢.....
基本上就是和能用聽覺、耳鳴預測地震一樣,有人相信,
就有擁護者,只要沒有傷天害理斂財拐騙,相安無事即可!



看到這段文字,讓我想起10幾20年前剛開始接觸音響器材這圈子時常聽到的非科學量化的評鑑方式。
那時關於CD光碟,只是從光碟的壓片方式,也有不少人敢放言談音色、音質上的差異。

當年的音樂光碟壓製廠,的確有兩大陣營,外行人剛好能分辨外觀上的差異,但對這些人來說,
就能從壓製方法「腦補」出不同的音色表現。

當年甚至有投機廠商推出了光碟用的綠漆筆,專門用來塗CD背面和邊緣垂直面。還有人發現,用綠色
膠帶貼滿CD播放機內部,也能改善音色!當然用綠色是有其根據的,因為綠色能吸收CD雷射頭漫射出來
的紅光,聽起來還頗能自圓其說。

由於這種方法實驗起來不花什麼錢,所以我自己也試過。不過耳力有限,聽不出絕對的差異。不過至少
有做有心安。

我大概有1000多張CD收藏,本來都在傳統器材上播放,但是最近這幾年也逐漸移到電腦上播放,每次要
轉檔到硬碟中就很懶,真的要帶出門才會去轉檔,到現在也才轉個一兩百張而已。

我倒是覺得,轉檔格式不要設定成壓縮率太高的格式。舉例來說,用Apple Loseless無損壓縮,放到iPod touch
用同一支 AKG K501聽,音質表現就比過去的MD的ATRAC3格式要進步了。
舊 2012-10-09, 09:15 PM #10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菊草葉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