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lompt
所以才有合作社這些方法呀
共同契作
|
共同契作是介於政府保收/公司化之間
一樣沒辦法處理小農產量不足的問題
還有共同契作都來自"商人",商人沒國籍的別忘了
如果能選一定選最低價的,進口的最好,因為只出錢跟倉儲/通路
在台灣那些作契作生意的,有的還要出肥料/農藥,種植跟採收甚至都要自己找人做,比如說蕃薯/馬玲薯
公司化也要撐到大部份原始股東清理股權,留到最後的少數股東才有所謂的獲利
公司化最難的是一開始創立時原始股東的產生
不管是誰當政也不敢將同一區域內農地強制成立一間農產公司
如果不將同一區域強制加入,出現零星小地主會造成農地無法重新規劃
一但農地無法重新規劃,那從種植到收割要浪費多餘人力/時間
(農地大小會影響到機械選擇還有種植到採收花費的時間與金錢)<-------有需要再解釋
所以公司化要有合理獲利,就一定有人被犧牲
在台灣最難的不僅是強制合併,合併之後誰當老大又是一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