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ILYUSHIN3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12
文章: 3
如果台灣不願意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而願意提升台灣的經濟層次的話。以目前台灣的人才結構看,還不足以自給自足。引進外勞(或是好聽地講,引進外國人才),那麼這些人才的薪資就不是最低薪資,相反,為了獲取這些人才,要給予他們在星加坡或是至少是在中國所得的薪資。T台剛剛有個節目講,對比台灣目前對於這樣人才的薪資看,新加坡和中國所給的薪資是台灣的三倍到四倍。如果台灣真想擄獲這些人才,所給的高薪,台灣民眾準備好了嗎?

所以靠剝削外勞而寵厚本勞,基本上不可能解決台灣的經濟問題。還是好好從產業結構和對於資本家的投資環境入手,不可僅僅單純地強調降低外勞的薪資。試想如果美國實行的是讓外勞的薪資低於美國本土人的政策,而不是同工同酬的話,美國就沒有今天可以匯集全世界的人才為美國效力的局面,也就沒有美國今天如此傲人的經濟實力。

當然台灣不同,台灣不是一個移民的國家,外勞的比例少而且多是藍領的工作。如果是這樣,靠壓榨這些本來薪資就不高的外勞而想使台灣躍居四小龍之首,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

回過頭來看,就此次本勞外勞薪資脫鉤議題看。媒體希望見到這位他們不喜歡的主委求去,國民黨希望把拖垮經濟的根源轉嫁到這個無關問題本質的議題上。試想以台灣外勞的層次和數量,足以影響到台灣的經濟?縱使不給所有這些而使幾萬外勞薪資,台灣的GDP就上去了?資本家就開心地如在中國靠代工發家的大富豪們欣喜若狂?

名嘴們暗含一個意思就是:把本勞的薪金提上去了,把外勞的薪資降下去了,台灣人的生活好了,資本家高興了,因為有那些落後地區的人願意被台灣剝削而使台灣的經濟快速發展。如果果真是這個想法,可能是事與願違。為什麼?

台灣到底要靠什麼起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如把在中國的代工產業移回台灣,如果是這樣,台灣的產業非但沒有升級,反而下降。試想代工廠移回台灣,但是沒有台灣人願意做這種薪資低工時長的工,那只有低薪聘請外勞。如是這樣,豈不是把在中國的廠子和員工移到台灣來生產一樣?這樣就解決了就業?沒有吧,所請都是外勞,本勞還是一樣沒有從中獲利呀。同時,對於這種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工。在沒有台灣人願意做的情況下,可能需要大量勞工,就會有大量外勞存在在台灣社會,台灣人準備好了嗎?

名嘴們還喜歡講濫用公帑。政府為了宣導政策,登報做宣導沒有什麼不對。尤其是勞委會所登,與要請辭的王主委有何關係。縱使,就是王主委要登的,作為她還是主委的當下,這有什麼不妥?

這不禁使人想到另外一個部長,這就是劉憶如部長的請辭。在行政院推出了行政院版本的證所稅方案後,國民黨的立委提出不同版本。這時,這位陳院長否自己推出的版本而肯定國民黨立委的版本,而無與劉部長溝通(如有溝通,就沒有了後續的劉的辭職和後續對於國民黨失望的發言),這種不尊重專業的做法,其實與此次對於王立委的態度一樣,有失行政倫理。總而言之,就行政倫理講,王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名嘴們喜歡從行政倫理上和濫用公帑來評論王如玄這位勞委會主委。好,就算您們所批評的方向正確,來看看:

行政倫理,所謂的行政倫理不是簡單的下級服從上級,還要有許多其他的內涵,如非專業要尊重專業。就專業判斷看,勞委會的職責就是保障勞工權利,無論他是本勞還是外勞,所以勞委會的政策無可厚非。勞委會不是經濟部,把經濟抓上去,不是它的職責,一定程度上,它應是防止過度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勞工權益的剎車皮。所以,就單從抓經濟看,可能勞委會的政策有礙經濟的發展,但是作為一個民主人權的國家,這也是不可不負擔的代價,台灣面臨這個問題,其他發達國家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所以王主委沒有行政倫理的問題,她只是積極為自己的政策在辯護而已。

相反地,陳院長在清晰地知道勞委會的立場的前提下,卻要拋出另外的主張,而且可以猜想這種主張沒有得到勞委會的認同(如果有認同,勞委會也沒有必要登報為自己的政策辯護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失去行政倫理的不是勞委會,而是有可能的院長大人。
 
舊 2012-09-30, 07:48 AM #3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LYUSHIN3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