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民國60幾年)在我外公家烤肉是很難見的,多半是控窯烤蕃薯、甘蔗。
由於我外公是蔗田與稻田農夫,蔗田裡有田鼠,稻田水溝邊有田雞,那年頭烤東西的名堂比現在多很多。
不過通常是就地取材找食物,很少有現成的蔬菜更別說是豬肉之類的烤肉。
有一次我表哥那年他才讀高中,他不知道去哪裡弄來一隻雞,
簡單處理之後就把雞宰了,弄來糖水塗在雞身上,用個沙拉油桶蓋住。
不過這跟坊間油桶烤雞不同,我們挖了一個深約六七十公分的洞,先燒熱土塊,
把雞放進去用沙拉油桶蓋住,覆上燒熱的泥土、土塊,大約烤兩小時才把雞挖出來。
當天從中午就開始動工,弄到傍晚幾個表兄弟也吃飽了
回家後我大姨鼻子很靈,一下子就聞到肉味、煙味,加上晚餐吃不了太多,表哥被叫出去審問.......
我當時才國小一年級所以沒事,但表哥很慘,晚上睡覺沒法正面躺著,因為屁股都腫了。
事後我才知道,我兩個表哥在國小就會抓田鼠、煮田雞甚至殺雞做土窯雞樣樣都精通

,
說真的,那種一整天都在烤東西的戶外遊戲才刺激。現在中秋烤肉好像例行公事,烤一烤收一收就回家了。
當兵回來再去外公家就豐盛多了,雞鴨魚肉樣樣不缺,但就氣氛而言好像少了什麼!
當時田裡已經沒有田雞,只好去市場買十幾隻充數,算是為過往的記憶下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