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ember
|
鴻海縱使是代工之王,強項也是在工廠管理跟成本控制,屬於製造端,是微笑曲線中附加價值最低的一端!而附加價值最高的兩端:最上游關鍵零組件與最下游的銷售服務,甚或是品牌行銷,皆非其擅長!這就是華碩跟鴻海股價上的差異!
證諸過去郭董努力突圍的歷史-
品牌端:富士康品牌的(Foxconn)主板、電源、顯卡、外設!
通路端:「萬得城」3C大賣場、「賽博數碼」3C連鎖賣場、「萬馬奔騰」社區店、「敢創」賣場店中店、「飛虎樂購」電子商務!
說鎩羽而歸太傷人,乏善可陳絕非誇大。
Sharp是一家集研發製造銷售的品牌大廠,組織架構與營收結構非但複雜而且橫跨多領域:零組件設計製造,整機組裝,品牌銷售等等!品牌家電跟手機銷售占其業績逾四成,也是近期衰退最嚴重的一塊,遑論獲利!這一塊肯定不是郭董的專業,但卻是維持Sharp龐大集團運轉的基本收入!而占營收25%的面板事業中,成本(攤提折舊)最沉重的大尺寸10代廠堺市SDP已被郭董個人名義分擔了一部分,金雞母的中小尺寸龜山廠(IGZO跟CGS)根本無須外人插手!看不出郭董還能幫Sharp什麼?
3%E6%9C%88%E6%9C%9F%20%E7%AC%AC1%E5%9B%9B%E5%8D%8A%E6%9C%9F%20%E6%B1%BA%E7%AE%97%20_0802'12.png)
3%E6%9C%88%E6%9C%9F%20%E7%AC%AC1%E5%9B%9B%E5%8D%8A%E6%9C%9F%20%E6%B1%BA%E7%AE%97%201_0802'12.png)
雖說在商言商,各有立場,但對日商而言,商場慣例甚至是某些具法律效力的規則還是奉為圭臬!雖然無從得知今年三月鴻夏雙方達成的合作協議屬於non-bonding的MOU或是具法律效力的business agreement,但從報導揭露的實質內容為
1.純資本投資,不入Sharp董監事會
2.只有10代線,未涉及中小尺寸事業
3.資金先到位!

至於中小尺寸部份,鴻海將付費取得Sharp的CGS(LTPS)跟IGZO的技術授權來增強旗下事業的競爭力。
Sharp向來對自豪的面板技術是密技自珍,就連INCJ整合SONY、Hitachi、Toshiba三大廠中小尺寸面板部門為JDI時,也無意加入;估計是鴻海入股SDP扛下泰半財務負擔以及純資本投資對Sharp所釋出的善意,方作出史無前例的對外技術授權,而郭董更是快馬加鞭地質押個人股票籌資,完成入股SDP,也是讓Sharp揪感心,在在顯現鴻海眼球計畫對先進面板技術的殷求!
只是雙方認可的面板技術授權模式如今成為膠著點,只怕是鴻海想從當初協商的付費方式作變更,並涉及到面板的設計、生產、銷售,使Sharp成為其針對OEM需求的研發中心,同時進一步達成技術轉移!如此吸星大法形同架空甚至掏空Sharp的核心技術,Sharp若同意便是飲鴆止渴,變成早死或晚死而已!而日本方面自然也有所警覺。
夏普社長奧田隆司答日經電子記者:為了在今後繼續開展業務,我們很可能與鴻海以外的各種企業也進行合作,提高某家特定公司的出資比例並非上策。
奧田氏此舉強調了堅守不逾10%底線(日本会社法833条,10%有会社解散請求権 及Sharp尋求的是資本跟業務上的合作跟百分百自主的經營權。

而日本的商界如何看呢 ?
全国銀行協会会長佐藤康博(Sharp債權人瑞穗銀行社長)認為,Sharp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手機面板省電技術,可能算是是日本製造業最珍貴的技術。
「シャープが持つスマートフォンなどの画面の消費電力を抑える技術は世界の最先端で、日本の製造業の中心になるかもしれない技術だ」
佐藤氏還重申,對於擁有日本製造業核心技術的公司,金融機構要儘可能支持,這也是金融的基本作用之一,並強調一貫支持夏普的立場絲毫沒有改變。

就算鴻海以每股550日圓原價入股Sharp,也不過進帳670億,相對上兆日圓的負債,不過杯水車薪,可有可無;倘要為此揹負外力介入經營的潛在動盪危機,任哪個企業主也不肯!銀行團兩波貸款下來就3600億了,財源不虞,談判上Sharp沒有劣勢!
[YOUTUBE]2ITIQa4f090[/YOUTUBE]
[YOUTUBE]ZMaZbD0yWXo[/YOUTUBE]
科技一日萬里,現在Sharp的IGZO是寶,但別人也在研發(三星前年便自東工大教授細野秀雄取得非獨家專利授權,京東方亦透過"另類"途徑拿到技術),所以鴻海不想落後!若一開始鴻海以當初的友善心態謹守三月協議,付費取得技術授權,現在的眼球計畫就到位了!
身為EMS大手的鴻海,向以低價高品質掠奪市場大單,面臨代工價格激烈競爭下毛利率低落卻不以為忤,全都仰賴垂直整合優勢賺取面板機構線材等零組件利潤!雖貴為全球第二大TV代工廠,但大尺寸TV市場萎縮面板價跌,又沒有品牌出海口,難有豐利!以智慧行動裝置稱霸的Apple目前雖占其營收約三分之一,但所需的LTPS高精細面板要求甚高,這方面鴻海旗下CMI中小尺寸面板技術落後且良率偏低(相較對手LGD、JDI、Samsung,在iOS產品市占減少,連AUO都拿到iPad Mini面板訂單),僅能靠其它機構件跟線材連接器獲取較低利潤,沒新技術的加持,面臨未來獲利的成長瓶頸。

鴻海目前提供的parts單價加總還沒一片in-cell面板高 ! 以iPhone 5而言,面板這一塊,鴻海子公司正達(保護玻璃)、CMI(液晶模組、觸控感測器)、英特飛(觸控面板貼合)完全沒沾邊;英特飛發展中的OGS適用于中大尺寸,對iPhone訂單也沒幫助。

高解析度面板產能有限,鴻海若能獲取Sharp先進技術,再移轉至旗下奇美電子、深超光電與天億顯示科技等關係廠商,便可獲得更多由大到小、各式尺寸的高階面板供應量。建置完善高解析度面板供應體系,將有利於鴻海提高代工利潤,並爭取更多Android與Windows作業系統的電子產品代工訂單,擴大代工事業版圖。
鴻海能否入股Sharp雖然亟為重要,但如同一家公司沒有不能走的人才,優質企業一定能找到出路,沒有Sharp技術加持,就靠CMI自立自強吧,商貿路線也是一條能擺脫代工低利的方向!
Hon Hai may not suffer any short-term damage should the deal collapse, though its strategy may have to change in the longer run without Sharp in the pic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