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Pleiadian
是現代人愈來愈隨性?
還是基礎教育不夠扎實?(
|
我也同意是電腦輸入法(尤其是注音輸入法)造成的當代現象。如果當年倉頡成為漢字輸入的第一選擇,
那麼我們現在抱怨的錯別字就會是另一種古怪境界,而非只是同音字。熟用倉頡的人應該懂我的意思。
同音字太多的語系,恐怕都有類似的煩惱,日文也差不多,因為同音或者諧音的搞笑梗實在很多。
有的同音諧音字的進展速度之快,恐怕已經成為文化(或者次文化)的一部分了。
比如説網路鄉民要表達一種特殊情緒,他不會用「悲劇」這個詞,他會刻意選「杯具」這個詞。「河蟹」也是。
另外一個應該要抓出來鞭的是大眾傳播媒體上常見的諧音字廣 告。例子不勝枚舉。濫用諧音字當創意,
用得過頭就會出現反教育效果。
漢字基礎教育.....與其説不夠堅實,不如說被其他多元教育給稀釋掉了。這到底好不好?也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