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暴君
http://www.epochtimes.com/b5/12/8/16/n3660876.htm%E5%8F%B0BenQ%E6%8A%95%E5%BD%B1%E6%A9%9F%E5%85%A8%E7%90%83%E5%B8%82%E5%8D%A0%E7%AC%AC2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36-518ffb7a7d7e
BenQ投影機在中國大陸、印度、印尼、中東市佔率都是第1,日本、澳洲市佔率第3
BenQ雷射投影機在台上市 今年全球市佔拼13%
2008年該品牌在全球投影機市場佔有率約6.8%、當時全球排名約第4位,但2011年已提升到10.7%,全球排名也提升到第2大
我是不知道這樣的成績對你來說是不是很差啦
|
BENQ 在投影機這一塊的成績我同意是有的,很多網友應該也聽過(說實話,這一塊幾乎是 BENQ 在面對外界質疑其品牌事業時,唯一可以拿出來回應的東西), 其他 BENQ 搞了那麼多產品 ( 電視,手機,電腦,---),成績如何,因為我無意抬槓而且大家心知肚明,所以這邊就不討論了.
說實話,我從 BENQ 開始搞品牌就一直希望它能成功, 所以平常會花一些心思觀察 BENQ,
然後我覺得他們做的一些事很難令人理解,例如 :
1. 從一開始就同時做很多產品線(電視,手機,電腦,投影機,---) : 照常理來說,你一個新進品牌,消費者對你的印象幾乎沒有, 品牌鑑識度低, 你本身能夠投入行銷的資源也不可能多. 你應該是集中火力,先在一項產品上成功建立起消費者對你的鮮明認同 (例如 Samsung 一開始也是集中火力在手機上, 先把 Samsung 手機品牌的形象成功建立起來之後, 再著手延伸至其他產品線. 但即使如此,也要非常小心, 因為很容易就會造成消費者對你到底是賣甚麼產品的公司產生混淆. 所以 Acer 從來不敢賣電視,連賣 smart phone 這種近似資訊產品都非常小心,結果也沒成功 )後,再從這個灘頭堡逐步擴充. 但是BENQ 卻完全相反,一開始就同時多線進攻,原來就已經比別人少的行銷資源又分散使用, 所以每個戰線幾乎都兵力不足,無力進攻. 所以到現在,你假如問一般消費者,你知道 BENQ 有賣電視嗎 ? 你知道 BENQ 有賣電腦嗎 ? --- , 大部分消費者大概都沒有印象. 說實話,我很好奇 BENQ 當初為甚麼會做出這樣不合理的策略思考.
2. 有一次在台北捷運上隨機看到 BENQ 超薄筆電的****, 上面密密麻麻至少列了七,八行的技術規格,光看完可能至少要 3-4 分鐘. 我是電腦外行, 但是超薄筆電應該主打的賣點應該是超薄,重量輕和省電,電池壽命長吧. 但是這些,我在那個BENQ ****上看不到 (或者他們是有列出來,但是被淹沒在一大堆文字技術規格中). 還有我在電視上看到的 BENQ 電視****,找了一些外國人拉小提琴,然後畫面大概是黃色和其他幾種顏色為主, 我猜它應該是想表達 BENQ 電視顏色鮮豔,對比度好吧? 但是說真的,我也不敢確定,因為我不覺得我看懂了
3. 李焜耀應該是全台灣最有野心企圖要搞品牌的生意人之一了. 他當初為了台灣企業將來應該走品牌或是代工的路線抉擇, 還和郭台銘公開爭辯了一陣子. 結果今天回過頭來看, 李焜耀搞 BENQ 虧損連連就不提了, 連他現在的核心企業友達都是標準的代工企業,沒有品牌,大量生產標準化商品,沒有產品差異化, 所以必須和別人拼價錢. 比鴻海還慘(因為鴻海雖然也拼價錢搶代工訂單,但是至少它可以賺到錢). 而且等於走的是當初郭台銘主張的代工路線, 而且連代工路線都算沒能走成功(因為友達現在仍然持續巨額虧損中). 郭台銘現在可能都懶的取笑李焜耀了. 這對主張搞品牌的人來說, 不是很諷刺的一件事嗎 ?
4. 我一直到現在都不能確定我把 BENQ 的名字發音念對了,有任何人有百分百把握最後一個字 Q 應該要念 "Q"或是 "k (音標)" 嗎 ? 怎麼會有搞品牌的人會取了一個很難確定該怎麼發音的品牌名字? 這個, 我到現在,仍然百思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