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當年是急著救船廠,我們才有機會拿到那兩艘
但本來我們有簽後續數艘的選擇權,不過等幾年後整個大環境翻轉,對岸施壓等問題下
就幾乎再也取不到任何這類資源了
連之前德製獵雷那時都還要私底下偷偷用中油的名義商購,裝備跟船體分開運,船出港(德國)時還偷偷摸摸的深怕被海關發現這船有問題
回國後還是過了N年才歸宗認祖(帳面上正式歸建回軍方)
這時德國政府才知道出了事,跑去找船廠算帳還要討逞罰金
(要繳給德國政府的這筆逞罰金早就邊在預算裡,這是我們事先跟德船廠套的招)
而至今德國軍武裝備商依然有類似的做法逃避政府出口限制(像是外型是商規.但內構等卻是軍規.或是藉代工.國外合作廠的方式轉輸出,這也導致有些軍規用裝備的型號看起來跟原廠商規很像或一樣,但編號卻又對不上)
既然連無武力的獵雷艇海軍都肯費盡手段拿到手,相信多花點公關費還是多繳點罰金的附帶條件海軍也不會不答應,所以檯面下的困難恐怕不是我們局外人能夠知悉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