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花博其實算成功吧
老胡裡面提到的東西其實真的讓大同區有翻新感
圓山附近孔廟啊大龍市場那些地方的居民獲得了花博公園這樣大的綠地
而且目前假日有時候中山足球場的花博爭豔館還有辦活動
後續利用還不錯
花錢也沒什麼 , 台北不是人民吃不飽要啃樹皮的地方
現在台北越來越多街頭藝人 / 煙火 / 藝文活動
提升的不是物質面向的好處 , 只不過有人覺得辦什麼都要談錢談經濟....
但事實就是 , 那些錢做工程也可能變蚊子館變高捷橘線
煙火曇花一現 , 但當下讓幾十萬人看得爽就夠了
什麼都只看數據的個性當然讓台灣產業想不透自己產品功能比對手強為何賣沒對手好
再說 , 就算是上次花博也帶起了一些科技業的新目標
植物工廠
這東西上次的花博也有展示 , 也是很多人那時候才認識到 LED 種菜
這種活動不只是休憩 , 對提升全民的知識觀也是有幫助的
台灣最初辦的資訊月等電腦展不也就是同樣的目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