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ember
|
引一下王志鵬的文章(備役海軍上校,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副研究員)
...
依據媒體報導,軍方透露台船的關鍵是要取得「合約設計」的能力,但需要5億元的「學費」,這無法由軍方支出,因此建議台船向國發基金爭取。這就完全可以證明國防部的心態,如果真的願意支持研發,設計費用5億元怎會是很多國防或海軍拿不出來的錢;回顧過去自2001年持續白白送給「美國潛艦專案小組」養蚊子的錢,可能就不止這個數。
台灣能不能建造潛艦?這個問題不是鮮事,也早已經過詳細評估。台灣海軍於90年代初(民國83至86年期間,1994-1997年)在國防部「新一代年兵力整建」計畫中,制定了擴充潛艦艦隊的「海神計畫」,打算以690億新台幣的經費,經由技術轉移在台灣建造8艘潛艦。該計畫評估只要增加若干裝備與設施,經由引進「外國藍圖、國內製造」的模式,前2艘由國外原潛艦廠商建造,台灣學習技術轉移,後6艘逐步建立建造能力是相當可行的方式。當時這些專案的報告,目前還沉封於海軍不見天日的庫房,不知高部長是否先仔細瞭解並予以解密公開,解釋為何當初可行,事隔近二十年後的今天就不能?
...
不過,反之在幾乎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就完全沒有能力建造潛艦嗎?其實也不然,伊朗與北韓就是典型,伊朗在嚴格的武器禁運環境下,先於2007年12月自製加迪爾(Ghadir)級迷你潛艇,並逐步發展於2010年8月建造出第二型500噸鯨級(Nahang)近海型潛艦,這股小型兵力至今卻讓美國位於波斯灣的海軍頭痛不已。而南韓海軍1500噸級天安艦,2010年3月26日於黃海白翎島海域巡邏時,遭到北韓自製的130噸鮭魚級潛艇,以一枚並不先進的CHT-O2D魚雷擊沉,更是驚人「不對稱作戰」案例,至今南韓海軍高層還在尋找為何在美國一手協助建立的高科技海軍,仍會發生這樣的意外盲點的原因。
...
台船表示,民國九十三年七月經德國造船專家評估,以現有設施及技術能力,投資新台幣約七千多萬元,完成壓力殼機艙主馬達段及壓力殼前端板(含魚雷管安裝)之研製,調整生產線並經技術移轉,足有能力建造潛艦。
...
專業人士講的應該不會差太多
第一步就造出214鐵定不行,可是不願踏出第一步,就用永遠不會有214
現在是政府不願意跨出第一步,為什麼不願意...看政府的作為應該就瞭了
每次講到這問題就有人講沒有hy-80,沒有捲板機,事實上都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