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大陸人在台灣-我們可不可以敞開心扉互相面對
2012-09-06 01:12 旺報 【李燕語/汕頭大學學生.TVBS實習記者】
聽一位隨行攝影記者說,大陸的生菜在台灣叫做「大陸妹」,不知道有多少大陸人明白這個詞是如何得來?不知道還有多少台灣人記得這詞的由來?
很有幸,這周跟著記者跑了幾條生活新聞,其中一條討論了幾個詞的使用,包括「踹共」、「大陸妹」。做這條新聞的記者老師也不知道這些詞是如何得來,還要臨時查找資料。
我們特意採訪了一些麵店老闆、台灣的以及大陸的年輕人。讓我印象蠻深的有兩點:對大陸遊客詢問「踹共」一詞時,記者是這樣提問的:「你知道『踹共』的意思麼?就是踹一腳的『踹』,共產黨的『共』」、「你聽到這個詞會不舒服嗎?」
我想很多人不知道「踹共」一詞的意義,其實這個詞的由來沒有任何政治意味,只是閩南語「出來講」的國語翻譯簡化版。可是當記者提示時,本身就給了對方一種特定方向的暗示,這個詞是不是就變了味道?可以說,記者也在期待著對方的某種回答。
另外一個詞「大陸妹」:十幾年前,生菜從大陸引進台灣之時,也正值很多大陸女子來台從事「特殊」行業,因生菜和大陸女子一樣「好吃又便宜」,於是取名叫「大陸妹」。其中令我驚訝的是,「大陸妹」幾乎成為大陸生菜在台灣的本名,大多數人不知道如果不叫「大陸妹」,這種菜還能叫什麼。
在採訪過程中,大多數受訪者已經不知道這個詞的由來。記者問麵店老闆:「你覺得這個詞會破壞兩岸情感嗎?」,他們都回答:「不會啊,他們(大陸人)不要想太多就好了啊!」,也有人說:「小題大做」。我相信,這些麵店老闆的回答都是單純的,但是,記者的提問是否也一樣單純呢?
我想引用許知遠的一句話:「這些叫上一盤『大陸妹』的台灣人忘記了,四十年前的他們是怎樣義憤於美國大兵、日本遊客享用了台灣姑娘的青春。」也許言語有些過激,但還是表達出我想要大家換位思考的本意。
拋開這些不講,我無法忽略大陸遊客來台時聽到這些詞時的反應。試想,在米粉店要一盤燙青菜時,老闆問:「要大陸妹嗎?」我無法掩飾這個詞帶給我的衝擊,更不要期望我可以安然接受這個在台灣人眼中也許早已普通和常用的詞。既然會造成誤會,為什麼不可以換一個名字?拋開兩岸的政治立場,只是從人與人交往的角度來講,換一個名字也未嘗不可吧。
無論是有心還是無意,我們捨不掉這些詞裡的情緒,這些將兩岸刻意隔離開的情緒。那麼溫柔、謙和的台灣人們,在碰到兩岸問題時,似乎就披上了一層盔甲。我想,不管是大陸人民,還是台灣民眾,我們都應該敞開心扉瞭解對方,而不是推測、甚至是臆想對方的想法和立場。
===============================================
說真的,我當初第一次聽到"大陸妹"這個菜名時,我也覺得蠻奇怪的. 然後因為一來不知道這種生菜是甚麼,二來實在不好意思從我口中說出這個菜名,所以至今從未點過這道菜.
當初不知道是哪個" 天才 " 發明這個菜名的,應該考慮改個名稱. 不然改天說不定美國餐館會出現一道 " Chink Beef with vegetab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