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浮出水面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508
引用:
作者klipschpromeida
儲存裝置套上4-7 ECC是最常用的偵錯,所以會看到40bit或55bit
SF是建立512 Byte做55bit ECC,傳統硬碟是512 Byte做7Byte ECC
兩者用的演算級數是一樣的,用xx bit的ECC比較依據是使用顆粒要求
例如同一種顆粒用40bit ECC可能只有1000 P/E
用了56bit ECC可以提升到2000 P/E
這本來也就是SF的賣點之一

剛剛用 BCH編碼 驗算了一下,假設某非先進格式化硬碟之 ECC 採 BCH編碼

則其 ECC 能力為 24bit/512B,與SF二代主控的 55bit/512B 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當然我知道你指的是實作品而非主控本身之極限,所以你視為同級我可以接受,但我前面說的都是指主控本身之極限就是...

此外有關顆粒的要求我也清楚,幫你補充最新實例:

Toshiba 19nm TypeA 顆粒

當 ECC 為 24bit/1KB 時 P/E 只有 1000 次
當 ECC 為 40bit/1KB 時 P/E 則有 3000 次

所以主控之 ECC 強弱對 SSD 壽命長短有絕對的影響力
舊 2012-09-03, 06:58 PM #8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浮出水面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