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浮出水面
也許我講的太簡略,但你又不是小學生沒理由看不懂,再為你細說如下:
一、讀寫正常
二、讀寫錯誤但尚未超過ECC可修正範圍
三、讀寫錯誤且已經超過ECC可修正範圍
四、只寫 5T:發生讀寫錯誤且已經超過ECC可修正範圍(及其佔讀寫正確的比例)
五、已寫50T:發生讀寫錯誤且已經超過ECC可修正範圍(及其佔讀寫正確的比例)
你確定SSD主控在處理一至五項時的效率都一樣好?尤其是第四項跟第五項的比例跟效率會沒差?
|
傳統硬碟也都會碰到以上的問題,你覺得傳統硬碟是怎麼解決的?
為了部分損壞,所以寫入性能及IOPS全部變成個位數?
SSD老化以後會變成什麼狀況,我不清楚。
各家廠商的韌體對壞區及Wear-Leveling處理的方式不一致。
也許真的會冒出壞磁區來也不一定。
但今天可以掌握的是,rockjimmy友人所遭遇 Apacer A7 Pro 寫入下降,
不一定與BT的使用有正相關,尤其JMF602本來就有效能上的問題。
在沒有SMART數據的佐證之下,就認為是BT大量寫入的結果,稍微武斷了一些。
至於50T寫入的結果對性能如何影響。
你有興趣可以去google別人的測試
(1) (2),或自己作實驗。
別人沒必要陪你或是幫你做測試,也沒義務陪你一起瞎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