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Chousw
個人思考觀點不同,針對台灣人的習性,我覺得政府跟本不用把錢花在培育養成選手身上,
政府要做的很簡單,就是把獎金數目提高到一個誘人的程度就可以了,
舉例說,奧運金牌一面3億,銀牌一面2億,銅牌一面1億....
你要3億就拿奧運金牌來換,而且這3億就是實得3億,沒有稅的問題....
甚至不單只奧運,把其他國際上大大小小的賽事,列一張表,上面就寫著
各種比賽拿到名次對應的獎金,要拿到這些錢就拿牌來換,就這麼簡單.....
大部份的人都會說看得到吃不到有什麼用,但是只要獎金能設定到讓人覺得有利可圖時
以台灣人的習性.....
個人認為政府要做的,只要針對從國小到高中這階層陪養出健全的體育風氣就夠了,
過了高中你要不要往體育這方面發展就自己去衡量,政府只要負責提供高額獎金,
想拿自己想辦法,國家不需花錢要去培養奪牌機器人....
|
有利可圖可吸引人加入是沒錯,但不能只是當狀元才有利可圖,依台灣人務實的性格,
這樣沒用......
試想,當個國際知名的藝術家、音樂家一樣名利雙收啊~問題是台灣父母
通常不會贊成孩子從事這些工作.......因為狀元只有一個,如果當不成狀元怎麼辦?
需要就算當不成狀元,也能有基本溫飽的環境,才有較多人願意加入,
台灣人會一窩蜂考公務員、當醫生就是這個原因......
(雖然說太多人加入的結果,已經變成能考上就是人中之龍了....

)
其實很多領域人才不振多半都是這個因素,當不成狀元就會餓死,就算自己想冒險,
父母家長也不見得會認同。
另外培養孩子健全的體育風氣,時間跟空間是很大的關鍵,每天上課上到五六點,
晚上還要補習,假日還有輔導課,加上想打個球也找不到合適場地,
這樣風氣要怎麼培養呢?
所以在下才覺得首要改革的,就是國高中的上課時間要縮短,下午三點半就放學,
之後就是社團時間.......美國、日本跟韓國都是這樣
還有體育傭兵我個人也是不贊同,因為台灣拿金牌跟台灣人拿金牌,這種感覺是不同的,
就像之前對岸選手當了台灣媳婦所拿的獎牌,我們還是會去區隔開來...所以意義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