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最近我買了三本財經方面的書來看:
第一本:大債時代。這本詳述08年的金融風暴是怎麼發生的,算有點落伍了吧。不過書中有一項,我以前並沒注意到的觀點。
它說啊,歷年來金融機構、財團都極力遊說、施壓…要政府放寬管制,力主最開放的自由經濟市場,然後說金融體系可以自我監督(?)。
於是,柯林頓政府,就放寬了60年代以來一直嚴格限制的,投資銀行與儲蓄銀行不可跨業經營的法律。
結果自我監督在哪裡?
第二本:大停滯。
這本書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說我們的生活其實跟6、70年代相比沒有太大的差別,那種19世紀初看到鐵路興起,各方面高速進展的,令人驚異的科技高速發展期,其實已經過去了。我們經歷的經濟高度發展,就好像摘下「低垂的果實」一樣輕易。
而到了今天,人們發現已經身處在光禿禿的科技高原上,果實都摘光了,而新的果樹卻沒有種。
"金融創新"對一般大眾的生活並沒有幫助。金融業在GDP大幅成長裡的比例愈佔愈高,發揮的效用僅僅是讓錢流向有錢人的手中速度愈來愈快,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第三本: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
這本書部份的分析,與前一本相類似,而它更提出一個環保的觀點,無止境的經濟成長是不可能的--你如何將它塞在一個資源有限的地球內?地球已經不堪負荷了,今後的人要學習與”低成長”共處。
******
剛看完這三本書的我,分析戴某人的話,翻譯成白話文如下:
你們這些小民就去死一死吧,這樣我才能活的更滋潤。
__________________
簽名檔真是礙眼…還是讓版面乾淨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