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原文
引用:
別再說踹共了!
2012-08-10 01:16
旺報
【(曾泰元/新北市)】
隨著嗆聲文化的普及,近來媒體出現了「踹共」這個新詞。「踹共」意謂要當事人出面講清楚,好好給個交代。這兩個字媒體用得爽,彷彿高聲一喊,就能為民眾討個公道,只不過此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助長了仇恨,造成兩岸關係的緊張,不可不慎。
小題大作嗎?或許未必。誤解常因不起眼的小事而起。我第一次看到「踹共」是在新聞標題裡,斗大的兩個字讓我的內心震了一下。那時我本能地望文生義,心中立即浮現出一個鮮明的畫面:某人狠很地把共產黨人踢倒在地上。
閩南語是我從小講到大的母語,不過很遺憾的是,我竟沒有馬上意識到,原來「踹共」就是「出來講」。
或許是我聯想力太差,或許是我缺乏幽默感,也或許是我多心多慮。不過這「踹」字本意如此,「共」字又是共產黨的簡稱,在國共對峙幾十年的歷史脈絡下,這個「把共產黨踹在腳下」的反應是極其自然的。
「踹共」當然不是踹倒共產黨,只是閩南語「出來講」的訛轉,是一種源自網路的KUSO文化。主流媒體借用後流傳日廣,影響力倍增。
雖然大陸當局屢屢在國際場合打壓我們,台灣民眾普遍對共產黨沒什麼好感,不過目前對岸仍是共產黨執政,台灣還得與之交往,既然要交往就必須展現善意,才能有對話的機會和空間。雖不必唯唯諾諾馬首是瞻,但也不宜滿口挑釁惡言相向。
媒體沒有主觀上的惡意,但不經意地使用了「踹共」,客觀上卻可能會傷害了對岸的情感。這兩個字直接淺白,連許多講閩南語的台灣人都可能誤解,由彼觀之想必更為刺眼,覺得台灣媒體心存惡意,在鼓吹仇恨。
台灣有一種萵苣俗稱「妹仔菜」,品種源自大陸,蔬菜的「大陸妹」就是依此而來。而來自大陸的年輕女性也曾被稱為「大陸妹」,我們將心比心,試想你若是來自大陸的女性,到餐廳吃飯聽到有人要「燙大陸妹」、「吃大陸妹」,作何感想?
或曰大陸經常來硬的,我們幹嘛這麼客氣,連這點小地方都要咬文嚼字,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然而冤冤相報何時了?硬碰硬、同仇敵慨大家都覺得爽,卻只會加深對立,對解決問題並沒有幫助。
兩岸關係好不容易才回溫修好,雙方互信基礎依然薄弱,任何風吹草動都足以動搖這得之不易的和平榮景。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以喪邦。我們在語言方面應當更加敏感一些,能不用「踹共」就盡量不用。
|
-------
如果「踹共」是對中國共產黨不友善,那講「法克」不就對英美是嚴重的敵意? 講亞美蝶不就有嚴重的仇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