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實力,從運動中就可看出來,是我這次看奧運的心得
我覺得"運動"是訓練培養意志與決心的方式之一,這對我的人生發揮了很大的影響
因為能夠"堅持到底,不畏懼辛苦",使得我在興趣、學業跟工作上獲得自我成就,面對問題能夠樂觀以對
雖然運動的訓練很辛苦,但一點一滴的刻苦訓練,不斷的超越自己,是我永生難忘的
可惜的是學校的師長反對,家人也聽從師長而反對,大人說台灣沒有運動的環境,就算是拿了金牌也是在路邊賣水果,除非我人在美國?
現在回想已經過了18年了,如果當初選擇了運動,是會在運動場上發光發熱?還是在路邊賣菜?
看到我們的競爭對手韓國是如此的優待運動員,得牌還可以領終生奉,我們台灣的運動選手呢?
我身邊有很多人都吃不了苦,也不願意堅持到底,事情都挑簡單的做,工作只求及格就好,從來不是以超越自我為目標,運動跟國家競爭力我相信是有相關的
原新聞聯結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812/86390.htm
奧運接近尾聲,台灣目前奪得1銀1銅,相較於南韓,已在倫敦奪下15面金牌。就連亞洲人的弱項足球,也踢下銅牌,與過去紀錄相比,上一次是日本在1968年奧運奪下男足銅牌,已經相距44年之久。
南韓向來對奪牌運動選手的獎勵不落人後,以這次奧運男足賽為例,只要能奪牌,不僅南韓政府、包括足協、企業都有贊助給獎。一面銅牌落袋,代表的是每位球員與教練都有高額鼓勵,獎金最少新台幣2千萬起跳,總計18位球員3位教練,21人相當於獲得4.2億元的獎金。
南韓足球選手們奪牌後,除了回國後無上的榮耀,成為民族英雄外,獲得的福利更讓許多人羨慕。總價值高達4.2億元新台幣的獎金,還可以免除兵役,甚至奪牌一次就能獲得終身俸每月新台幣約2萬多元的待遇。
這些豐厚的獎金與配套獎勵措施,都是南韓政府扶持,企業強力贊助下對選手最實質的支持,讓選手們在場上拚搏時無後顧之憂。南韓奧會主席朴容晟直言:「有完善的體育政策配套發展,加上企業認養長期贊助支撐各單項運動,是南韓有今天體育成果的原因」。
南韓在1976年才在奧運摘下第一面金牌,36年後的今天,南韓已經在奧運金牌排行榜上名列第5,僅次於美國、中國、英國、俄羅斯,還贏過法國、德國等歐陸強國,更是遠遠把日本的13名拋在後頭;總獎牌數南韓也名列第9,晉升一流體育大國。
韓國政府每年投入至少1億美元的經費,而私人企業也會贊助獨立的體育協會數千萬美元,訓練經費與獎金都有著落。以這次奧運男足為例,日韓大賽慘烈無比, 3人見血、7張黃牌、33張次鏟球,整場比賽被英國媒體評論:「不是足球賽,根本是戰爭。」會讓南韓選手拼了命也要贏,高額獎金與可免除兵役的資格更是絕大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