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 馬鈺龍】
二○○四年雅典奧運我國拿下兩金兩銀一銅、四年後北京奧運拿下四銅,中華代表團能在倫敦奧運拿下什麼成績?體委會主委戴遐齡只說:「超越上屆、全力以赴。」
政府具有提供民眾公開資訊的義務,負責國手培訓的國家訓練中心今年度總預算達到兩億七千多萬元,相關選手培訓業務經費就有一億四千九百多萬元。花了納稅人這麼多錢,卻不向民眾說明代表團出賽目標?只用「超越上屆、全力以赴」八字帶過,實有待公評。
二○○六年多哈亞運,當時的體委會主委陳全壽賽前訂出要拿十五到廿金,結果中華代表團只得九金,陳全壽回國辭職以示負責。
戴遐齡不願說出我國的具體奪牌評估,只說高度競技的奧運,如果在賽前說出不實際的奪牌預估數目是「不負責任」的。她表示,體委會內部有一分評估報告,但是不便對民眾說明。
體委會負責培訓參賽,又不便向民眾公布參賽預期目標,這才是「不負責任」。如果體委會覺得先公布目標「不負責任」,那早早喊出奪金目標的英國、中國大陸、日本、南韓、甚至蒙古、印尼、阿富汗等國家,是否也都「不負責任」?
【2012/04/18 聯合報】
現在要不要秀出那份評估報告 ?
